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企业再掀赴美IPO热潮 盛筵背后透支危机隐现

2014年05月27日 14: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万方)2014年对于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必然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

  且不说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创下今年全球最大一宗IPO,仅看排队名单中同样赫然在列的迅雷、智联招聘等,便可知于2012年熄火的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再度点燃。

  中国企业掀赴美上市热潮

  随着4月3日晚,2014年首只中概股达内科技登陆纳斯达克,中企赴美上市的闸门宣告打开;4月9日,国内体检第一股爱康国宾于纳斯达克IPO。4月17日,酝酿已久的微博上市计划尘埃落定;紧接着,乐居、猎豹移动、途牛网、聚美优品……到上周正式登陆的明星公司京东,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有8家公司赴美IPO,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将去年10月就开始破冰的中概股赴美之旅推向高潮。

  上一轮中概股赴美高潮可以追溯到2010年。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2010年共有4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金额达39.9亿美元,但自2011年6月起,受机构做空、诚信危机等影响,中企赴美上市逐渐降至冰点。

  从企业经营范畴来看,追赶这一轮上市热潮的中概股多为互联网公司,这或与美国投资者青睐具有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不无关系。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北亚区主席孙强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近年在美国上市的Facebook, Twitter等企业都有不错表现,相比香港等其他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的追捧,美国投资者确实更加青睐科技类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亦对记者分析,美国市场向来有吸纳新兴企业的传统,投资者对此类企业接受和认可度较高,纳斯达克作为全球范围内引领创新的交易所,在对企业的容纳性及便利性上具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热潮中并不是所有飞赴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成功着陆。近日触控科技由于不满低估值而选择暂缓IPO,究其原因或是国外投资者并不认同公司给出的引擎业务亮点。由此看来,如何将故事讲得清晰且有说服力,也是赴美上市企业在逐浪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海外市场更具吸引力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美股科技股开始调整,经历了一波春寒料峭的行情,多为科技类公司的中概股同样受到波及。以今年首只登陆美股的达内科技为例,5月23日收盘价报8.52美元,与发行价8.91美元仍然相去4.38%。

  在破发、腰斩等悲观情绪的背景下,为何仍有大批中国企业奔赴美国逆势入场?

  孙强认为,经历了上一轮的中概股危机之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了解也在增加,他们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所投资企业的实际状况,总体来说对中国科技类企业的信心在逐渐恢复。因此在资金充沛的状况下,投资者对新股的投资意愿也在增强。

  赵锡军更多的从宏观层面做出分析,他认为,美国经济复苏,资本市场大环境回暖,是促成此番赴美热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有分析机构指出,科技类企业对资金的渴求、隐藏其后的VC/PE对账面退出回报的需求,以及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也是此次热潮的三大推手。

  而阿里巴巴、京东等备受中国消费者关注和宠爱的公司选择远走他乡,也让国内投资者唏嘘不已。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科技类企业具有多元的境外投资背景、复杂的股权结构,如若想在A股落地,除非修改IPO规则,否则很难实现。因此选择赴美IPO,亦是在现有环境和制度下做出的权衡之举,从市场的透明度和便利性来看,美国市场似乎更适宜这些具有美式发展基因的公司。

  盛筵背后危机隐现

  有市场人士担忧,随着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登陆,赴美上市热潮也会随之达到顶峰,二者极有可能成为巨大的吸金容器,对市场积累的投资需求形成过度透支。

  事实上,这种情况确有先例。从远的来说,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融资160亿美元,三日之后即创下大型IPO跌幅之最;从近期看,阿里巴巴宣布提交招股说明书后,当即引来中概股的一轮暴跌,阿里巴巴引起的分流效应,似乎印证了“要想吃下巨无霸,就得提前饿着肚子”的戏谑。

  在巨头光环效应的笼罩之下,部分中概股企业甚至为了抓住时间差,选择调低融资额度。在阿里巴巴宣布上市之后,聚美优品随即将IPO融资上限由4.3亿美元调为2亿多美元,较预期“缩水”近半。

  更有悲观者断言,在阿里上市前的几个月内,中概股将难以摆脱低迷行情,甚至在阿里成功上市后,随着市场上大量资金被其吸纳,中概股赴美热将逐渐降温。

  但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据孙强分析认为,2013年底,美国股市资金量占全球总规模的40%以上,市场体量庞大,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股票和交易产品过万,股市流动性非常强,因此单家企业的上市恐怕难以对市场容量形成透支。

  此外,日前多家美国投行调高了多家中概股公司的评级。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最新研报中指出,遭遇下跌后,当前中概股产生了较大“买入机会”,无论从利润增长潜力还是长期前景考虑,部分中概股仍然值得买入。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