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募申请进展缓慢 券商大集合转型公募尴尬待解

2014年07月17日 11:0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杨庆婉

  券商大集合资管产品已停发一年有余。

  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明确投资者超过200人的大集合可转为公募基金。但目前具备公募基金资格的仅东方证券、华融证券和山西证券3家券商,中银国际证券、浙商证券的业务资格还在审批中,券商申请公募资格的进展缓慢,大集合仍然面临如何存续的尴尬。

  公募申请进展缓慢

  去年6月起,监管层不允许券商再发起大集合产品,即投资者超过200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小集合规定了人数不超200人,门槛在100万元以上,这就限制了产品的规模。”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资管副总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大集合停发了,面对竞争已经很激烈的公募基金,券商资管要做大规模和为更多投资者服务,依然得冲进公募这片红海。”

  截至今年6月30日,发行公募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已有84家,公募基金产品的最新规模已达3.548万亿元。然而,大集合停发已超过一年,目前获得公募基金资格的券商却屈指可数。

  目前具备公募基金资格的3家券商中,也仅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已发行了2只产品,华融证券和山西证券尚未发行。

  按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名单,现有2家券商的公募资格正在审批中,分别是中银国际证券和浙商证券。记者获悉,监管层已对2家券商进行了现场检查,浙商证券已开始筹备第一只产品,待取得资格后将进行申报。

  券商申请公募的步伐显然过于缓慢。“我们早在去年6月就成立了基金管理部,团队设置等方面的申请材料早已上报,但一直未被受理。”国泰君安某资管人士表示,业内多家券商都已成立了资产管理子公司,但受制于相关规定,仍未能顺利申请资格。

  大集合转公募的尴尬

  就在公募资格申请进展缓慢的同时,券商仍需考虑仍在存续期大集合的处置问题。

  “蛮可惜的,近期我们一只业绩很不错的大集合到期了,但也只能清盘处理。”一位券商资管产品部负责人感叹道,“当时为什么不把产品的存续期设得长一些呢?”

  记者了解到,券商存续中的大集合仍正常运行,开放日可以购买,但产品到期后不可续期。一些原本未设置期限的产品基本没受影响,但很多5年期的大集合产品就将面临清盘命运。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重新制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实施规定,管理办法提到“证券公司管理的投资者超过200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以继续依照产品成立时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运作: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注册为公募基金”。

  “大集合要转为公募基金产品,券商要有配套的团队和架构,即必须具备公募资格。”上述券商资管产品部负责人表示,“此外,还要依照原来的‘一法两则’和合同运作,但具体操作还是未知数,是个尴尬问题。”

  实际上,去年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取消了同业经营限制,允许控股基金公司的券商申请公募基金资格;并且将“一参一控”政策仅适用于参股基金公司的股东,不再向上追溯至实际控制人。但实际上并未放行,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希望监管层进一步出台相关细则,解开限制。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