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资金蜂拥一级市场 “全民打新”折射相关制度缺漏(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7月23日 18: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新股热”折射相关制度缺漏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新股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12只新股2013年实现净利润较上年下降近9%,实现经营现金流下滑超过22%。其中中材节能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滑超过三分之一。

  然而,这个被媒体冠以“史上最差新股”恶名的群体,或依然不会改变被打新和炒新资金疯狂追逐的命运。从一级市场的“打新热”,到二级市场的“炒新热”。新股营造的热闹景象,折射着相关制度的诸多缺漏。

  统计显示,此前上市的首轮新股平均市盈率为17.76倍,远低于年初发行的48只新股38.8倍的平均水平。

  本轮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处在14.42倍至21.63倍区间。本轮12只新股中,有半数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截至7月22日,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4.10倍和57.27倍。

  如果说发行市盈率与板块平均估值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打新热”成为必然,那么不合理的交易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炒新热”。

  6月中旬,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调整了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试图通过增加交易时间来遏制炒新。但从此后上市的10只新股首日表现来看,这一调整并未实现管理层的初衷。

  从定价到交易,过度行政管制弱化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效果,使得市场化改革“原地踏步”,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除此以外,现行新股发行所采用的市值申购模式也遭到了市场的质疑。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