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缺钱!缺钱! 券商创新业务遭遇资本金短板

2014年07月25日 15:10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Wind 林根/制表 彭春霞/制图

  今年,证券公司频频拆借、融资,用于补充流动性。随着创新业务的逐步铺开,券商在业务模式转型阶段对资本金的需求也急速膨胀。整体而言,现在各家公司都很缺钱,流动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券商的中长期资本中介业务仍然依靠短期资金支撑,“短债长用”普遍。它们一旦无法从市场借入短期资金,将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

  近日,西南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40亿元次级债议案,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该公司净资本和营运资金。

  3个月前,华泰证券董事会同意分红派息后剩余的45.97亿元支持“两融”业务。

  6个月前,国元证券董事会同意将闲置的8亿元募资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频频出现的拆借和融资,用途全部都是补充流动性。行业人士分析称,随着创新业务的逐步铺开,券商在业务模式转型阶段对资本金的需求也急速膨胀。

  券商“钱袋”告急

  对万和证券而言,最近喜忧参半。喜的是期盼多年的增资扩股终于快出结果,公司资本金实力终于进一步增强;忧的是这两年其他证券公司利用创新机会已大踏步前进,正逐步摆脱传统的纯通道业务,资本实力本就弱小的万和证券能否赶得上,值得观察。

  万和证券成立于2002年,现有注册资本1.25亿元。目前在海口、成都、深圳、广州、福州等地共设有8家证券营业部,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

  “公司受制于资本金小,很多业务都申请不了。”万和证券一位中层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创业板出来之前,该公司因没有投行业务而丧失赚钱机会;2012年5月券商创新大会之后,该公司无缘诸多创新业务;面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大潮,万和再也不能掉队了,不然就要被淘汰。

  与万和证券同样受制于资本金约束而无法大展身手的,还有联讯证券和中山证券等券商。小券商如此,大中型券商也不例外。也正因如此,这两年不少未上市的证券公司屡现增资扩股,在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增强公司的流动性,亦有借助金融债券补充流动性的公司。

  而证券时报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部某地方政府控股的未上市券商,在用完全部银行授信贷款后,在上月已向大股东借款1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性,加大对创新业务的支持。

  已经上市的证券公司增强资本实力的办法更直接:短融、公司债、配股、定向增发等等。而从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19家A股上市券商这两年频频融资的情况看,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也还有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等7券商正在排队冲刺A股,意欲通过IPO募资来增强各自资本实力。而银河证券和中原证券等则因为等不及A股IPO漫长的审核,转而迫不及待地奔赴香港发股募资了。

  “整体而言,现在各家公司都很缺钱,流动性处于紧张状态。”中部地区某券商副总裁说,流动性紧张一方面说明行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整个行业规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充实发展。

  创新改变赚钱模式

  今年1月17日,国元证券发布董事会公告,审议通过了三项议案。值得关注的是,这三项议案都与该公司流动性密切相关。

  该公司第一个议案为将8亿元闲置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及时归还至募资专用账户;第二个议案为减少对全资子公司——国元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规模,国元证券对此给出的解释是风控指标中“净资本和净资产之比”已接近监管部门规定的48%的预警标准;第三个议案是设立不超过65亿元的自营投资规模。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中部地区一家证券公司去年底也已压缩了股票自营和直投规模,增加了对信用交易和创新业务的投资规模,理由就是后两者业务赚钱效益明显,前者不仅风险高,收益也充满不确定性。而随着创新业务的开展,几乎每一家公司都在对过往的预算进行调整,在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减少和增加。

  证券公司层面如此,业务线上也不例外。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现在不少证券营业部已经取消了客户开户、转托管考核指标,在这一块的投入也在不断压缩。而另一方面,这些营业部在投资者资金抵押拆借、新三板项目承揽、投行项目销售等方面加大奖励力度,成为不少证券公司网点新的盈利点。

  在投行业务线上,多家证券公司已经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新三板基金的方式,在承揽业务的同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收益回报。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表示,随着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铺开,尤其是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在股票质押式购回、融资融券等类贷款业务上的放开,证券公司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利差或信用业务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证券行业大发展的机遇。

  “但这种大发展的前提就是拥有足够雄厚的资本金。”这位研究员说,在资本金尚且不足的背景下,证券公司必然会对既有业务条线进行甄别,赚钱效应高的必然投入就多,赚钱效应少的投入自然会少,而那些不赚钱的业务就很容易被裁掉。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