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互联网企业IPO门槛有望降低 赴美上市潮或逆转

2014年08月08日 10: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在互联网企业纷纷赴美上市的冲击下,中国证监会近日明确: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这意味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将在A股IPO审核中享受“特殊待遇”,但政策落地仍需迈过法律这道坎儿。

  证监会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融资

  “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进一步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说,这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意见的具体措施之一。

  此前,证监会曾多次透露将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A股上市,这次措施出台标志着该政策进入操作阶段,意味着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在IPO审核中享受“特殊待遇”。

  “当前,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各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互联网的联系愈加紧密,大量传统产业企业也围绕互联网开拓了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一样,已经成为现代商业基础设施。”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说,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给予互联网企业支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成为热点话题。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互联网企业上市难题,证监会曾展开调研,并考虑对互联网企业开辟“快速通道”。然而,在排队待审企业多达600多家的情况下,让互联网企业优先,必然造成对其他企业的巨大不公平,甚至可能引发众怒。最后,这一设想未能成行。

  “本次证监会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育后到国内A股市场上市,可以为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带来巨大的支持。”王常青说。

  新政策有望逆转企业赴美上市潮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对亏损互联网企业打开大门,这将有助于逆转国内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热潮,让更多的优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留在A股市场。

  记者梳理发现,从1999年的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网站到近期的聚美优品、京东、智联招聘等,再加上阿里集团IPO在即,中资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共经历了六轮热潮。

  优质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十分诱人,而中国投资者却与此无缘。中信建投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2日,约有64家中资民营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美国上市。

  上市门槛过高是互联网企业放弃A股的主要原因。“对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包容性是我们上市标准的重大缺陷。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都是按照传统产业设定的。新兴产业在创业成长阶段,净资产往往达不到传统标准,盈利要求也较难满足。”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尽管证监会的新政策较以往有重大突破,但若要把优质互联网企业留在A股仍需要制度革新。董登新认为,必须施行全面的注册制,让投资者自己判断风险、承担风险,否则就不会有中国版纳斯达克。

  政策落地仍待相关法律修订实施

  记者了解到,由于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的条件。这使得证监会的新政一时难以真正落地。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A股市场仍待修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互联网应用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如何定义互联网企业并非易事,这将决定哪些企业可以享受特殊通道。

  “我们认为,只要是基于互联网展开商业模式应用,收入和盈利主要来自和互联网相关的交易和服务的公司,都应该纳入互联网企业的范围。”王常青说,对于互联网企业应有收入、流量等规模要求,但在制定流量指标时应综合考虑不同互联网细分子行业的流量特点。

  针对特殊通道会否带来互联网上市企业井喷的问题,王常青说,赴美上市的中资互联网企业从1999年开始到目前也仅有64家,证监会放宽A股市场对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要求,并不意味着相关上市公司的数量一定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他预计,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从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的过程中,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转板时不融资,登陆A股市场后再采取私募债、非公开发行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另一种是转板时进行少量融资,转板的目的侧重于实现与A股市场之间的对接,为未来的持续融资奠定基础。(据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