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策春风再拂国产医疗设备

2014年08月19日 15:1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涂端玉)本报记者昨日获悉,在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的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上,卫计委主任李斌称将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工信部部长苗圩则表示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

  三甲医院被外资品牌垄断

  此次会议上,李斌表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国产医疗设备水平整体提升,不断提高性能;而工信部部长苗圩则表示,我国医疗设备产业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产业体系。到2013年底,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收入达3287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增长27%。

  “就骨科领域来说,三甲医院大大小小设备器械乃至一颗钉子,也都还是外资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骨科副教授陈燕涛表示,但国产材料近年逐渐吞噬更多市场份额。“价格不一样,有的我们会告知甚至征询患者和家属意见。”他表示。

  “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大型设备市场不少已饱和,外资品牌拥有更多议价能力,人性化操作符合临床要求。少数国产品牌具有较高性价比,更多需要提高。”广东武警医院耳鼻喉研究所负责人娄新勤表示。

  “门外汉”投资 认知门槛高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医疗设备企业销售额3287亿元,其中中高端市场规模约占3~4成,对应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而国产高端设备在三甲医院市场占有率不足10%,替代空间巨大,龙头公司有望受益率先拿“红包”。

  记者梳理发现,包括科华生物、东软集团、九安医疗、宝莱特、和佳股份等都属于医疗器械概念股。“但它们又各有不同,有的专攻智能设备,有的在彩超、高端CT方面颇为强势,有的则主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医疗设备认知门槛非常高,既细分又专业,“门外汉”投资者短时间内较难掌握产品具体市场情况和预判未来普及程度,建议在产品性能上横向对比多做功课,并持续关注行业政策,选择合适时机适当购入,建议中长期持有。

【编辑:黄政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