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基金清盘退市的“正能量”

2014年11月09日 15: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记者 黄淑慧

  继今年8月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基金拉开公募基金清盘序幕之后,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安心增利场内货币基金也将成为市场上第二只清盘基金。日前,工银瑞信公告称将于近期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关于终止该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

  连续两家基金公司选择主动清盘旗下基金,显示公募基金行业对于基金清盘的态度逐步趋于理性。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迷你基金”退出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业内人士预计,在注册制大背景下,未来基金清盘将呈现常态化趋势,这将有助于形成产品有进有退、良性更迭的行业生态。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清盘”对于基金从业者而言是个不愿意被触及的负面字眼。2012年以来,行业中累积了为数可观的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所谓“迷你基金”,维持“迷你基金”运作耗费基金公司大量资源。同时,因难以实现规模优势,固定的费用支出严重侵蚀基金收益,对基金公司和持有人可谓是“双输”局面。但即便如此,出于维护品牌形象考虑,基金公司往往不愿意选择主动清盘。

  不过,随着“迷你基金”种种弊病的渐次暴露,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并积极呼吁,从提高投资效率、控制基金运营单位成本、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角度出发,应逐步丰富基金公司对规模过小基金的处置方式,对于规模过小的基金可以采取转型、合并乃至清盘的方式进行处理。一些公司更是拿出勇气付诸实践。

  比如工银瑞信对于这次清盘就表示,由于安心增利基金规模较小,在固定收益市场上话语权很小,因此本身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就低于平均水平;其次,基金的审计等固定费用摊分到每份基金份额上比例较大,也消耗了不少收益。因此,从维护持有人利益角度出发,这只基金清盘后,投资者可选择其他回报表现更好的场内、场外货币基金,比做大安心增利基金更有利于投资者。

  除了这两起直接清盘案例之外,近一年来还有诸多基金公司通过基金转型的方式为“迷你基金”寻找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措施表面上貌似是无奈应对之举,实则给行业带来了“正能量”。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有进有退才有助于建立良性更替的生态环境。从理性经营及对持有人公平负责的角度考虑,在新基金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同时,完善基金退出机制,适当做些“减法”其实十分必要。从实际效果来看,推动投资策略及投资范围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基金进行转型,结束一些规模过小已影响到投资运作的基金,将其并入投资能力较强、业绩稳定的基金,或者直接选择清盘,对于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事实上,在成熟市场,表现不佳的基金最终退出可谓常态。以美国市场为例,每年合并、清盘的基金数目,几乎可以与新成立的基金等量齐观。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市场新成立共同基金660只,同期合并的基金达到169只,清盘的基金达到255只。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8日,新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也为建立公募基金退出机制的实践活动提供政策依据。管理办法提到,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市场2000余只基金中共计166只管理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又有16只基金规模低于1000万元,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微基金。业内人士预计,汇添富和工银瑞信主动清盘旗下基金的举动将为行业带来“鲶鱼效应”,引导更多基金公司思考旗下“迷你基金”的处置方案,从而迎来新一轮小微基金退市或合并转型浪潮,助推行业新陈代谢机制的建立健全。

  新常态/万永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