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象“集体跳舞” 小盘股料遭遇踩踏

2014年12月22日 10: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大盘上周稳步震荡攀升,以中铁二局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表现一枝独秀,全线暴涨,将上证指数带回3100点高地,券商、银行、有色、煤炭等都保持相对强势。与此同时,由于大量投资者实施抓大弃小的换股操作,导致多数中小市值题材股遭遇踩踏,逆势下跌,创业板指数一周逆势下跌1.65%。年底将至,大象群舞行情能维持多久,是否提前透支了明年的指数空间,投资者十分纠结。笔者认为,行情热点逐步向一路一带相关板块集中,指数快速拉升孕育了一定风险,大盘短期将在3100点附近展开震荡,中线仍然保持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带一路政策细化推动基础设施行业反转,中字头公司爆发力惊人。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和泰国三国,正式吹响了中国“一带一路”外交全面推进的号角,重点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实现对接,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中东欧乃至中欧合作,标志着一路一带已经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落实与跟进的力度远超市场预期,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建设大通道,实现与周边国家软硬件的对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功拉动经济增长,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日渐成熟,将投资重点通过一带一路引向周边国家乃至全球,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让中国的相关技术、产业顺利走出国门,化解了国内产能过剩与投资下降等问题,还能带动国内部分省市经济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以中国建筑、中铁二局为代表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受到巨额资金追捧,成为近期市场最为耀眼的投资亮点,其余建筑建材、工程机械、高铁、核电等也都联袂走高。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犹存,货币政策预期宽松,金融板块仍然是行情的主力。12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9.5%,创七个月低点,低于49.8%的预览值及11月50.0%的终值。其中新订单指数降至49.6%,创八个月低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加上物价持续走低,货币政策仍然以放松为主,继前期央行突然降息之后,市场普遍预期降准也势在必行。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金融行业直接受益,银行受益最为明显,加上未来存贷比考核放松,银行股的正面刺激因素越来越多。券商近期争议较大,尤其是关于券商业务牌照全面放开的传闻也一度令券商板块大幅下挫。笔者认为,券商行业已经是充分竞争行业,即使牌照放开也不会出现更加惨烈的恶性竞争。目前券商的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拓宽,对行情的依赖程度下降,中国出现国际级券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也是非常合理的。短期中信证券晋身全球第四,被认为泡沫吹大了,但是中国证券正在进行海外扩张,伴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强大,中国券商的国际地位也会继银行之后全面大幅提高,中国券商位列世界前十并不存在巨大泡沫,保险行业也都类似。总之,金融板块作为牛市行情的主流领涨板块,低估值与高市场号召力仍然是投资者的重要组合品种。

  最后,市场二八分化已经形成趋势,热点集中于大盘蓝筹股,小盘股估值泡沫破裂。11月以来,市场风格发生显著变化,大盘蓝筹股主导市场,上证指数月度涨幅高达15.87%,而同期创业板指数涨幅仅为1.65%,远远落后于主板市场。市场风格切换的原因多方面,核心因素是新入市资金高度认可低估值蓝筹股,对高市盈率小盘题材股没有兴趣。市场普遍认为新增入市资金来自于三个方面,楼市投资资金、理财市场资金、居民储蓄,这类资金入市首选是大盘蓝筹股。可以说本轮行情与过往行情的最大区别就是本轮行情是居民资产配置行情,以往的行情是投资经理的个股板块配置行情。不仅如此,由于大盘蓝筹股形成了强大的赚钱效应,部分场内投资者进行抓大弃小的换股操作,导致小盘股资金持续净流出。由于市场二八分化明显,持有中小市值个股的投资者普遍只赚指数不赚钱,满仓踏空并非个案。

  展望未来市场行情走势,300点过后重要阻力就是2009年3478点,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调整,在此之前,行情仍然是蓝筹主导模式。创业板指数未来走势仍将落后主板,每一次创业板反弹都成为投资者换股的机会。在操作建议上,建议投资者继续重点蓝筹配置,一带一路相关板块可以适度追高,建筑建材、工程机械、高铁、核电等为重点,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强势品种可以继续持有。金融板块也是踏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银行、保险涨幅偏小,可以加大买入力度,券商股在震荡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买入。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