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一年A股新期待“牛市”要有“质量”

2015年01月05日 10:31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本报综合消息

  刚刚过去的2014年,A股告别持续多年的低迷,沪指录得过半涨幅。这波令人兴奋的行情,也为新一年股市构建了想象空间。

  展望2015年,在外部环境喜忧参半的背景下,A股机遇与风险并存。而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2015年的A股能否成就期待中一轮“有质量的牛市”,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仍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尽管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大多数市场人士仍对A股市场抱有乐观预期。在他们看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或催化“结构性牛市”。

  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蔡斌视“改革+产业升级”为2015年A股的主基调。他表示,在增速呈缓降趋稳态势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在提升,结构在改善。

  “创新而非要素投入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再次起飞的核心动力。”蔡斌说,2015年国家政策方向、经济发展趋势的可预见性增强,将有利于提升A股投资者对经济和市场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周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表示,2015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偏向双宽松的格局概率较高,经济有望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企业毛利率有望改善,辅以加息、减税等措施,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这都有助于为股票市场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

  刚刚过去的2014年,沪深股市分别实现52.87%和35.62%的累计涨幅。多年“熊冠全球”的中国股市,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牛”的市场。

  股市显现的赚钱效应,令各路资金纷至沓来。继创下逾1.26万亿元的史上最大单日成交纪录之后,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年末突破万亿元大关,也使得这波行情被称为“杠杆上的牛市”。

  资产价格泡沫的不断积聚,或将成为2015年A股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民生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短期市场最大的风险来自监管层面临的压力。一方面,实体经济下行和资产价格泡沫快速上升,掣肘了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另一方面,非理性繁荣透支了未来市场的上行空间。中期来看,最大的风险或来源于实体总需求再扩张和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的融资利率快速上升。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则表示,从最近两年A股的表现看,股市对政策的依赖度有增无减。尤其是2014年11月下旬以来的这波行情,因有大量资金通过加杠杆方式入场,从而带有强烈的投机成分。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短期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预期难有大幅提升。而在基本面未获明显改善的背景下,一旦投资者形成“落袋为安”的共同心理,市场极有可能发生逆转。

  【市场】

  改革是关键因素 概念扩容

  在股指快速拉升的同时,市场热点的频繁切换,也让股民难免“满仓踏空”的尴尬。A股能真正显现财富效应,成为他们对新一年市场的共同期待。

  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2015年A股能否成就一轮“有质量的牛市”,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仍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相继出台的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司法体制、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将在2015年获得进一步贯彻落实。与此同时,更多领域的深化改革举措也有望陆续亮相,这将带来A股“改革受益”概念的不断扩容。

  其中,国企改革“破题”被认为有可能是最大的投资机会所在。周宁表示,通过改革盘活超过50万亿元的国企存量资产,增加国企经营效益对政府收入的贡献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的同时,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也被认为是影响A股运行方向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建立市场化调节手段,改变供求失衡现状方面,新股发行注册制被寄予厚望。

  华鑫证券投资总监仇彦英表示,2014年末的剧烈震荡显示,股市供求矛盾或正在加剧。管理层应通过合理调节供求关系,避免过热或过冷情况频繁出现损害股市生态。但他同时表示,平衡供求关系不能依靠简单粗暴地增加股市发行和融资,而应充分利用当下的市场繁荣推进注册制改革,推动优质的和真正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入市场。同时在供给端加快养老金等大资金入市,通过改善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

  与宏观经济相似,资本市场同样需要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人们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股市能真正承担起“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职能,成为承载国民财富梦想的平台。

  【机遇】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预期乐观

  【风险】

  资产价格泡沫积聚 压力仍存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