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证券:监管层3400点附近发政策降温信号

2015年01月26日 10: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我们一季度策略建议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盘阶段高点离3478点不会太远,大蓝筹也要高抛低吸。这种策略建议应该说相当贴近近期的高位震荡市。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进一步从“注册制”、“货币放松”、“金融股”和“新三板”等因素出发,给出跨春节的策略建议——震荡中寻找均衡,成长股战场谋变。

  市场支撑和压力因素

  我们认为,在近期市场高位巨幅震荡背后,是一组清晰可见的支撑和压力因素。对此正确理解,对形成跨春节正确的交易规划至关重要。

  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指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涉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一项“牵牛鼻子”的系统工程。我们理解,“牵牛鼻子”迎接最早下半年的IPO注册制改革,使得对牛市行情节奏的调控,正成为政策面的现实选择。因此,政策面对于券商两融业务的规范,实质是在3400点附近发出了政策降温信号,对券商与两融业务本身影响不大。因为从两融数据看,融资买入额与偿还额的单日峰值已在去年12月9日1700-1800亿元附近形成,目前(包括今年1月19日)下一台阶,在700-1200亿区间波动,日融资余额则在10000亿上方保持稳定。

  此外,去年四季度基金大举增配金融股,金融行业持仓市值占比三季度末提高了11.1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配置比例高于金融的情况陡然逆转。中国平安作为新晋基金第一重仓股,持仓市值高达520亿元,四季度涨幅高达80%以上。但根据我们对基金大幅增仓行业下一季度的相对收益统计,均未能够提供超额收益——短期内该买的都买了,需要歇一歇。

  支撑因素主要来自市场对货币进一步放松的预期。虽然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央行一直在保证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要过量。但是春节前的内外因素变化,使得市场对于货币放松预期有增无减。首先,继1月21日公告MLF操作后央行宽松再加码,重启逆回购,强化了市场“货币放松仅是短期延后而绝不会缺席”的判断;其次,欧央行推出超预期规模的欧版量化宽松(QE),也凸显了目前全球除美联储外的货币放松大环境。在有增无减的货币放松预期下,金融板块难以深调。

  因此,从上述支撑和压力因素的对抗中,我们可以判断,近期市场发生的高位巨幅震荡,意在找寻波动的均衡点,金融股再强,短期内也仅能导致大盘低点抬升,而不是酝酿新趋势,未来波动趋势趋向收敛。这个判断对于跨春节交易规划很重要,投资者对于金融板块的阶段交易策略应该是“追跌杀涨”,而不是顺势操作。

  从中期波动的大框架看,若用技术分析语言表述,这里的巨幅震荡是寻找波动均衡点的过程,大概率是某个级别的四浪调整,指数型牛市未完,震荡只是提供了一个摊低金融股中期持仓成本的机会。

  “谋变”的成长股主战场

  高层领导近日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扶持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企业杠杆率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直接融资逐步降低。我们理解为,这是从金融层面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表述。

  我们在1月初时认为,不少连续杀跌的小票虽已经逐步满足技术性反抽要求,但目前对于小票的大环境已变,技术性反抽能否换来稳定的上升趋势,依然存疑。近期小盘股在金融股“1.19大跌”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资金回流形成的技术性修复,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综指还创出了新高。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前期的观点——在这样一个高PE估值(创业板PE64倍,中小板PE41倍)的平台上,很难对两板小盘股的整体性行情有更高预期,除了注册制即将带来不确定供给压力外,更重要的是整体PE估值仅20倍的新三板,随着转让制度的完善、流动性的提升以及投资门槛的下降,新三板成为成长主战场临界点的时间正在临近,建议投资者不要忽略这里可能存在的更大牛市。

  就跨春节中小市值方面的结构机会看,市场对移动互联网在金融、医疗领域的运用前景,已经有比较充分的反应。但上周乐视网首次向媒体公开了超级汽车“See计划”的具体进展,并公布了全新的LeUI系统,将贯穿汽车、手机、TV等所有乐视智能终端。我们并不注重乐视网股价本身的积极反应,该事件给我们的重要提示是,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不可能忽视汽车这一重要的移动设备,更何况还有政府智慧交通政策的推动,因此车联网主题的左侧布局机会,可以纳入跨春节交易规划。

  此外,高送转、上海国企改革、中韩自贸区等结构性机会也是左侧潜伏的方向。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