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港通或下半年开通 考虑扩容可投范围

2015年02月11日 08:4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深港通下半年开通是比较现实的。”李小加表示,在推出深港通时,会考虑适当扩大合资格股票的范围,“即使(深港通)在推出初期,未必马上涵盖交易所买卖基金、债券等,但我相信在很短时间内,将扩大至所有这些产品类别。”

  “沪港通就好像是一个电脑芯片,可以轻易在其他市场、资产类别上进行复制,从而帮助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2月10日的记者会上表示。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推出近三个月来,系统平稳有序进行。市场热盼互通机制“升级扩容”,深港通的脚步越来越近,“深港通下半年开通是比较现实的”。李小加表示。

  港交所披露,截至2015年1月底,沪股通和港股通累计买入和卖出成交额分别为2673.98亿人民币和567.31亿元人民币,北上交易量约为南下交易量的4.71倍,北上主导两地资金流动方向。其中,沪股通累计净买入798.92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净买入289.50亿元人民币,北上净买入量约为南下净买入量的2.75倍。

  深港通考虑扩容

  李小加表示,在推出深港通时,会考虑适当扩大合资格股票的范围,“即使(深港通)在推出初期,未必马上涵盖交易所买卖基金、债券等,但我相信在很短时间内,将扩大至所有这些产品类别”。

  目前,沪港通北上的可投资证券范畴,仅限于上证180、上证380及A+H的568只蓝筹股等。

  深圳证券交易所2月2日宣布,吴利军理事长近日率队拜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相关机构,并商讨“深港通”设计方案等事项。深交所表示深港通标的证券将“突出深港市场多层次、多品种特色,考虑在目前沪港通基础上拓展标的范围,落实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总体要求”。

  中银香港2月9日报告显示,沪港通北上资金偏好蓝筹,90%以上为上证180指数成份股的交易,主要投资于金融、地产、消费等行业;南下资金偏好中型股,中型股交易量超七成,集中于金融、工业和能源等行业。

  李小加透露,筹划深港通中,当局正研究改善及加入新元素,比如假期安排对交易限制的问题,增加可交易日数。

  “以圣诞节为例,根据沪港通的规则安排,圣诞节前一日虽然两边市场都是交易日,但沪港通因T+1结算模式,第二天银行无法清算,所以沪港通在圣诞节前一日就停止交易。因此,在未来的深港通、及衍生品交易上将会考虑如何缩减假期对交易限制的影响,未来将研究是否可通过银行业务的特殊安排,实现在香港假期前一日也让沪港通正常交易。”他表示。

  此外,他表示,“沪港通”是内地通过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起点,“深港通”是第二步,预期今后 “互联互通”将逐步延伸到衍生产品、大宗商品、固定收益、货币及国际证券等市场。其中,股票、股指衍生产品有望最先搭上“互联互通”的列车,并表示已与各方积极沟通。

  他强调,衍生产品涉及问题与股市不同,由于内地和香港在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上的差异,需要研究具体以何种方式连接双方市场,以及牌照安排问题。

  同股不同权咨询上半年出结果

  由阿里巴巴而起的“同股不同权”讨论,因小米上市传闻再度成为香港市场的焦点。有消息指小米由于采用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像阿里巴巴一样同股不同权,而香港市场不接受双重股权架构,因此不得不放弃港交所考虑赴美上市。

  香港交易所上市科主管戴林瀚在同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公布同股不同权概念咨询结果以及下一步工作,目前港交所已完成收集投资者对股权改革的意见。

  他透露,上市委员会仍需时整理市场反应,暂时尚未达成共识。市场反馈整体理想,对文件没有太大批评,反映文件平衡各方意见,但亦非全部人都支持,仍需要审视下一步如何进行。

  李小加则表示,同股不同权问题属上市科范畴,自已作为上市科委员会成员不便评论,“谁也不可能改变谁,程序正义该走到哪就走到哪”。

  去年8月29日,港交所宣布就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概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咨询,市场参与者已于去年11月30日前对概念文件做出回应。

  咨询完成后,若市场认同需要对《上市规则》作出重大修订,以接纳不同投票权架构,港交所将就有关修订安排进行第二阶段咨询,反之将就此次咨询做出总结。而如果第二阶段咨询中,市场仍认为需作出重大修订,涉及的法律将通过修法程序推动,而涉及上市规则的,需要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沟通后修订。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