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信、国泰君安率先下调两融利率 其他券商或跟进

2015年03月03日 11: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每经记者 王砚丹 王一鸣

  3月1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第二次降息,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两融利率,各大券商反应不一。尽管周六央行就发布了降息令,但大部分券商昨日早间并未下调利率,只有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极少数券商在午后发布公告对两融利率进行了下调。

  两大券商下调至8.35%

  “我们也是刚接到的通知,两融利率下调到8.35%。”中信证券上海某营业部两融业务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来则是8.6%,新的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合约按照调整后的利率和费率执行。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融券品种因风险水平不同,费率会存在一定差异。此项调整已经在中信证券官网上公布。随后记者发现,国泰君安官网上也在盘后将融资利率和融券费率下调至8.35%。截至记者发稿,其他大券商如广发、国信、银河证券等均未发布降低两融利率消息。

  上海某中型券商信用部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行业行为,有一家大券商下调两融利率,其他券商也可能将跟进调整。我们计划跟进。”但他同时向记者指出,具体各家券商情况或存在差别,例如某些小券商用于两融的资本金规模不到10亿,在客户需求旺盛情况下,或许就不会跟进下调两融利率;而大券商资金则富裕,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在业内会率先下调两融利率。

  “目前两融利率并非对标基准利率,而是对标市场利率,即(券商自身)根据市场需求、客户质地来决定两融利率,不过在降息周期背景下,市场利率重心亦在下移。”上述上海某中型券商信用部门负责人表示,具体什么时候下调,下降多少则是行业行为。

  另一位两融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一般券商对外公告的融资利率与融券费率,为各券商对外参考标准。实际执行的利率根据不同客户的融资额度、抵押品质量以及融资规模的大小等来确定,不同情况下两融利率存在一定弹性。该人士补充称,“当然,弹性不会很大。如一些质地较好的客户可以拿到8%的融资利率,一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则可能拿到10%的利率。”

  私募希望券商下调两融利率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16万亿元。如果各大券商和央行同步降低两融利率0.25个百分点,那么一年将减少收入28.95亿元。相应,投资者也会因此减少交易成本28.95亿元。

  目前,监管层虽然对券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各项流程、内部控制做了详细规定,但对两融利率并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2011年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第十三条,“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不过,2012年7月6日,由于央行将金融机构六个月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5%下调到5.60%,广发证券当即公告称,“根据广发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合同》的约定,我司融资融券业务适用的融资年利率和融券年费率同步下调0.25个百分点。”这说明券商与央行降息同步下调两融利率是有先例的。

  前述上海某中型券商信用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是否调整两融利率,确实是根据市场情况来的,比如,倘若A股市场遭遇调整,对于两融的需求持续降低,券商手上有大量资本金或其他可融资金,即使央行不降息,也有可能降低两融利率。

  2012年7月广发证券下调融资利率时,A股市场对于融资融券尚处于缓慢接受状态。2012年6月30日,两市融资余额仅有598.38亿元,只有目前5%的规模。日成交金额也不过几十亿元。而目前融资交易日益火爆,尽管经历了“1·19”大跌,两市单日融资买入亦常常超过千亿元。

  某私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券商营业部还没有下调两融利率。“我们在考虑和营业部进行协商,肯定希望降的。央行已经降息两次,而我们的两融利率还没调。最近市场波动加大,不再是去年底单边上扬行情,所以我们肯定更希望减轻交易成本。”

  (每经记者王耀龙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