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三举措实现期货人才流动平衡

2015年05月14日 14:2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 程小勇

  尽管2014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创新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但期货市场人才流失现象依旧没有改观,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一季度,A股牛市行情不断演绎,农历春节过后是员工跳槽高峰,多家期货公司都面临着员工跳槽到券商、私募等其他金融机构情况。

  从客观上讲,由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创新业务最近两年才真正开始,因此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发挥才能的空间都不如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如同投资追逐利差的特性,人才往高处走在所难免,但可以通过各项措施加大期货人才的增量、挽留人才甚至吸引其他行业人才流入,最终实现期货业人才流动的平衡。

  国内期市面临人才流失困境。当前我国期货行业的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从数量上来讲,目前全行业从业人员只有3万多,不到美国从业人员的一半。从素质上来讲,我国现有期货从业人员有近一半只有两年工作经验,并且大部分从事的是营销和服务岗位,而高素质管理人才——具备资本市场综合业务背景,比如懂期权、懂场外衍生品业务、懂相对复杂的产品设计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国际操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则非常缺乏。此外,从结构上并不合理。行业中具有一般从业经历和经验的人员相对居多,但仍缺乏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期货研究分析、风险控制、IT技术的人才,熟悉金融期货市场的人才,熟悉国际市场的人才。

  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还在持续不断地流失。特别是随着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期权的推出,证券、银行、基金、保险类公司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对期货市场有较大需求。而汇率期货上市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银行类金融机构将在成为参与金融期货的主要力量,期货人才流向其他金融机构的势头还在加剧。

  而随着现货风险管理需求的增长、金融市场的创新和A股牛市的膨胀,很多具备良好策略、拥有丰富交易经验、擅长风险管理等各类期货人才继续流向平台、资金、薪资等远超期货公司的其他金融机构。

  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在这两年一直是期货公司、期货业协会比较注重的工作。总体来看,行业发展的差距依旧和人才自由流通的特点,无法完全禁止期货人才的流失,但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实现人才流入和流出相对平衡。

  第一,提高待遇是重中之重。薪资待遇是人才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也是吸引人才的最基础措施,还可以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等创新措施留住人才。

  第二,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推动市场发展与行业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前包括交易所、期货公司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在内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全面展开。

  第三,加强协调与合作,整合资源,有一些期货公司在大金控平台下运作,可以通过股东集团实现人才合作培养、内部合理流通,以便实现人才资源整合,助推期货公司创新业务发展。

【编辑:张司南】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