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融领涨 国企指数创七年新高

2015年05月27日 09: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中资股领涨

  恒生指数26日高开469点,全天上涨0.927%,收于28249.86点。大市成交额达2001.6亿港元,创一个多月以来新高。港股通使用额度达到20.89亿港元,占单日额度的19.9%,为4月底以来最高水平。

  H股成为市场领涨主力,国企指数全天上涨2.55%,收于14801.94点,创2008年1月以来新高。板块方面,中资券商股显著走强,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上涨5.85%,光大控股(00165.HK)上涨7.8%,股价双双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06030.HK)上涨2.5%,海通证券(06837.HK)上涨5.4%,中国银河(06881.HK)上涨3.3%。

  内银股同样表现强势,招行(03968.HK)上涨4.7%,交行(03328.HK)上涨3%,四大行涨幅在1.4%-2.7%不等。内地保险股中,中国太保(02601.HK)上涨2%,中国财险(02328.HK)上涨4.11%,中国国寿(02628.HK)上涨3.6%,中国平安上涨(02318.HK)2.8%。

  由于市场憧憬中国核电IPO后,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后资产也可能登陆A股,核电板块强劲上涨,中广核电力(01816.HK)、上海电气(02727.HK)涨幅均超过8%。此外受A股军工板块强势带动,广船国际股份(00317.HK)、中航科工(02357.HK)均上涨近9%。

  其他个股中,港交所(00388.HK)大涨5.4%,收于309.4港元,再创历史新高。德银当天发布报告将港交所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从285港元上调至375港元。德银报告指出,鉴于政策动力较预期更强,相信投资者或暂抛开短期市况波动及港交所首季业绩不及预期的因素,带动其中长期实现更好增长。

  受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消息提振,且A股表现强势,港股26日上涨近1%,H股涨幅居前。行业板块中,中资金融股领跑大市,券商、银行、保险全面开花。机构分析认为,基金互认安排将提振香港市场,中资金融股、折价较高的中资股都将受益。

  港股板块表现和估值一览

  近一个月涨幅 今年以来涨幅 市盈率(TTM)

  恒生指数 0.67% 19.68% 12.2

  恒生能源业 -1.75% 13.62% 20.44

  恒生原材料业 4.07% 30.91% 41.7

  恒生工业 -5.47% 35.19% 35.23

  恒生消费品制造业 0.21% 17.30% 22.53

  恒生消费者服务业 -0.89% 5.24% 21.23

  恒生电讯业 -7.03% 18.43% 25.85

  恒生公用事业 -1.29% 12.65% 22

  恒生金融业 3.21% 22.17% 11.06

  恒生地产建筑业 3.34% 24.53% 15.6

  恒生资讯科技业 0.13% 41.41% 33.37

  制表/杨博

  机构看好H股

  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宣布允许符合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基金通过简化程序在对方市场销售,有关计划将于2015年7月1日实施。对此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报告,普遍看好H股前景。

  瑞银报告认为,基金互认更有利于香港市场,因为在A股市场静态市盈率达到28倍的情况下,内地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需求正急剧攀升。预计未来两三个季度,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内地资金将进入H股市场。鉴于基金互认需做后勤准备,且香港基金需花时间营销,基金互认短期内可能不会大幅提高资金流,但基金互认可能会加快资金流向香港。“港A股”和改革驱动的国企股将是H股市场的主要受益者。

  花旗报告认为,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对港股影响正面,有利价值进一步重估。由于恒生指数估值仍具有吸引力,最新措施鼓励更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市场,目前A股与H股存较大溢价,而内地存款规模是香港的15倍,内地居民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求增加。花旗维持对恒指32000点目标预期,看好中资金融股和腾讯、港交所等个股。

  野村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沪港通和最新的基金互认措施实施,在岸和离岸投资者有更多渠道和更多配额进行跨境金融市场投资。看好香港市场上较A股有较大折价的中资股,中资券商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将受益于新业务的展开。同时,离岸人民币将寻找到更多投资标的,更多离岸资金将直接流入内地基金。本报记者 杨博

【编辑:吴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