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基金持续补给 国企改革主题弹药充足

2015年06月09日 08:5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这轮牛市中,A股继续保持主题概念炒作的特征,资金从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军工等主题不断转场,6月资金火力将去向何处?由于上周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有关国企改革意见,国企改革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机构普遍预计,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国企改革主题将迎来催化剂。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各大基金公司早已开始行动和布局,近期将有21只基金建仓国企改革概念股,持续输血料为国企改革概念的炒作火上浇油。

  改革基金进入密集发行期

  近期,国资委发布2015年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地方国企改革概念再度活跃。5月31日,广州市公布《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重点强调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等。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有关国企改革意见。部分基金经理认为,考虑到6月中下旬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可能出台,新一轮改革风口有望来袭。

  基于对改革红利的预期,国企改革概念基金也成为今年基金公司集体发力的主题基金之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近期新成立和正在发行的改革概念基金共有21只,涉及基金公司多达20家。具体来看,纯正的主动型国企改革主题基金共有7只,博时国企改革、长盛国企改革这两只基金正处于建仓期,招商、易方达、华安、交银施罗德的国企改革主题基金均已获批待发或正在发行,兴业国企改革正在等待批复。以改革为主线,但投资不仅限于国企改革的主动型基金共有8只,包括天富改革新动力、富国改革动力、中加改革红利、景顺长城改革机遇、广发改革先锋、国泰央企改革、海富通改革驱动、长城改革红利等基金。

  此外,还有6只国企改革分级基金蓄势待发,其中南方中证国有企业改革已提前结束募集,易方达国企改革指数分级正在发行,根据审核时间来看,天治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新华中证中小国企改革、国寿安保中证国企改革、鹏华中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基金也即将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对国企改革概念采取“主动+被动”全方位布局模式,通常为一只改革主题的主动型基金与被动的指数分级基金齐齐上阵。比如目前市场唯一国企改革分级基金是富国基金旗下的产品;5月份,富国基金又推出一只改革动力混合基金,同样受到投资者热捧,仅一日就卖出130多亿元;易方达在4月刚成立易方达改革红利基金,重点关注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医疗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环保改革等各项改革受益行业,6月8日又开始募集易方达中证国企改革指数分级基金;南方基金旗下也有南方国企改革分级基金和南方改革机遇基金。

  这些基金中少数正处于建仓期,绝大多数还未开始建仓,根据5月份新基金平均募集30亿份计算,大约可为国企改革概念股提供630亿元“子弹”。

  存量资金风口转向

  不仅新基金集中火力围攻国企改革概念,老基金中也有不少存量资金瞄准了这一风口,准备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主题投资。

  博时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兼博时裕益、博时沪港深基金经理招扬表示,近期将主要关注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结构上来看,我们认为地方国企相较于央企或存在机会更多,地域上我们会持续关注上海、广东、安徽、江苏、山东等省份。从题材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集团、小上市平台的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的机会;二是关注定增领域即大集团、多平台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的机会;三是关注功能性领域,即金控平台的转型;四是关注国企股权激励下的投资机会。”

  融通基金转型三动力基金经理张延闽也对记者表示,下半年会是国企改革预期强的时候,因为每个省可能都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板块效应会体现得比较明显。地方国企比较多且散,标的不好挑,他将在熟悉的公司范围内挑一些弹性大、改革概率高的公司做一个组合,“标的稍微分散一点,不会像做成长股那么集中,相关仓位会进一步提升。”

  张延闽认为,可从市值、大股东持股比例、地区等三个维度进行筛选预期较大的个股。首先,倾向于体量较小的央企,有些小央企如果不提前改革就会被其他企业合并;其次,可以选择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低、市值小的公司,被举牌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可以选择持股比例非常高的,适合做混改,这些公司很可能会通过增发、再融资稀释持股比例;最后,优先选择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等经济开放地区的上市公司,通常经济发达的地方会先做国企改革,其他地方才会逐渐效仿。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