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整不改牛市成色 国企改革站上风口

2015年06月17日 10:2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李树超 实习记者 吴君

  6月16日,A股回调趋势不减,上证综指盘中连续跌破5000点、4900点,各大板块、主题也全线飘绿,两市百余只个股跌停。

  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受两融去杠杆和资金面结构性紧缩影响,近期股市出现大幅调整,但牛市的格局不变,下跌或为国企改革、低估值蓝筹股和新兴成长性企业等三季度市场“风口”主题带来建仓契机。

  去杠杆和资金面紧张

  引发调整

  谈及本轮市场调整的原因,业内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监管部门去杠杆和资金面的结构性紧缩是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但牛市的格局未变,下跌或迎来建仓良机。

  益民基金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分析,一方面,上周证监会明确目前两融业务总体健康,风险可控,同时重申证券公司不得利用网站接口,为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场外配资活动,为非法证券活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随着上证指数走到5000点,短期内高位震荡将成为“新常态”,“快牛”正在转为“慢牛”。

  深圳菁英时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超也表示,“市场一路上涨以来一直没有一次充分的调整,长时间累积大量获利盘,存在内在调整需要,有技术调整要求。”

  融通新能源拟任基金经理付伟琦称:“短期市场确实有调整需求。首先是前期涨幅太大;其次,监管层在资金层面也需要去杠杆。”

  除了监管层对“疯牛”的遏制,资金面的结构性收紧也是公募认为调整的原因之一。

  南方某公募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本周国泰君安等新股批量申购、年度中期企业结算和银行缴款等需求集中爆发,使得市场资金面呈边际收紧迹象,令市场调整压力释放。同时,自市场突破5000点以来,资金持股耐心下降,也折射出市场的谨慎心态。

  调整不改长期“慢牛”

  市场格局

  多位业内基金经理表示,短期资金面的紧张和去杠杆缓解后,市场仍然有望再拾上涨势头,因此,市场的急跌并不意味着牛市的结束,牛市反而会变得更加持续和稳健。

  国泰基金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从历史上看,创造天量成交额之后,市场难免波动加大,机构间博弈更为复杂;而“急跌缓涨”是牛市中的一大特征,急跌更多地表现在市场获利盘因为恐慌情绪所导致的极度宣泄,急跌有利于市场后市走稳。

  南方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认为,一方面,A股市场经历了近期调整,短期内降杠杆的效果已经呈现,盘面上部分杠杆较大的个股也率先企稳。另一方面,股市中长期空间仍较为乐观,短期快速下跌或是较好的加仓机会,而前期滞涨的传统蓝筹股有望迎来补涨机会。

  付伟琦也认为,由于杠杆的存在,市场不会维持长期盘整格局,波动一定会很大。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牛市的驱动力仍在。

  深圳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称,“5000点可能形成中级调整,但长期看好3~5年行情,市场可能上涨可能超过10000点。

  南方某公募权益类基金经理称,中长期来看,市场牛市逻辑未变,短期调整蓄势有助于后市上攻。

  大成基金称,5000点关口多空拉锯战激烈,但仍属牛市中正常现象。

  国企改革或持续成

  三季度风口

  对于后市,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认为,市场经历调整后,国企改革、低估值蓝筹股估值修复和新兴成长行业将更受资金追捧,或成三季度市场风口。

  益民基金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看好国企改革中两大类机会:一是产业整合带来的央企重组。二是具有‘小公司大平台’特征的地方国企以及治理改善驱动盈利能力提升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

  博时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可以把握的大类机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企改革继续推进的机会;二是金融制度变革带来的国内国际跨境市场(中概股回归)、主板到新三板等国内资本市场跨层级的机会;三是市场风格切换带来的投资机会。”

  国泰基金上述基金经理称,未来的投资机会将主要是与经济结构转型、改革相关的板块与主题上,如军工(卫星导航、航母等)、计算机(信息安全、大数据)、传媒、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此外,事件驱动的主题也值得高度重视。

  陈宏超表示,大盘的调整并不代表主流方向的转变,新兴的、代表未来趋势的行业和公司在经历充分调整后会再度活跃起来。看好生物医疗、大健康、TMT、工业4.0智能升级、环保领域,这些都是未来持续的热点。

  康浩平称,“调整后的创业板和主板都会有更多投资机会,可以进行平衡配置。”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