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机构五大理由看多 四关键点决定上涨高度

2015年07月13日 07:2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上证指数已经到达3900点附近,随着多头能量的继续释放和技术性反弹的持续修复,预计后市大盘还有一定的反弹空间

  ■本报记者 张 颖

  上周的A股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走势。沪深两市呈现先暴跌再暴涨的格局。从周K线上看,连续三周阴线后,上证指数收出了带长下引线的阴线,周涨幅达5.18%,显示底部承接力度增强,也表明阶段性底部已经探明。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正在转入区间整理。目前,A股仍然处于牛市格局,但重新恢复强势上涨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五大理由支持反弹

  近日,随着稳定市场举措的持续推出,超跌反弹动能叠加政策利好累积效应,引爆市场做多热情。上周四和上周五,市场开始绝地反击。对此,各大机构普遍认为,随着多头能量的继续释放和技术性反弹的持续修复,预计后市还有一定的反弹空间,攻上4000点问题不大,如果成交量配合理想,还会继续向上拓展上涨空间。主要理由有五个方面:

  首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累积效应将逐步显现,严查恶意做空行为使市场气氛更健康,而上市公司稳定股价方案一旦出台,所有股票几乎没有太大的抛盘。

  其次,本轮调整从5178点下跌至3373点,跌去了1805点,跌幅高达34.85%,大部分个股跌幅更大,腰斩者占据大半以上,技术上具备超跌反弹的条件。

  第三,融资盘规模在迅速回落,市场的抛压大幅减轻。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上周四,两市的融资余额大幅下降,已经从2.2万亿元回落到1.4万亿元。

  第四,当前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暖,从上周后两个交易日连续出现逾千家上市公司涨停的情况来看,前期已经宣布停牌的1382只个股,有望在本周开始陆续复牌。在交易气氛回暖的市场中,复牌个股或逐渐步入补涨行列,对短期市场形成正向带动。

  第五,管理层呵护市场的决心巨大,措施得力,股市探底回升,提升了投资者信心。

  总体来看,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市场信心也有所修复。分析人士表示,本周的市场走势将极为关键。其一,本周经济数据密集披露,预计喜忧参半。其二,市场延续报复性反弹,需要量能和热点再度追加确认,二者缺一不可;其三,市场心态趋稳是促成反弹强度夯实的先决条件。其四,7月17日是股指期货IF1507的交割日,股指期货交割是引起现货市场变动的关键时间,需要格外关注。

  “三底”已逐渐隐现

  当然,大盘在初战告捷的同时,后市迅速逼空向上也是不切实际的,毕竟经过这一次的大洗礼,市场心态的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从估值水平看,目前A股平均估值水平不是2007年6124点的57倍,而是23.3倍(TTM,整体法)。据《证券日报》统计显示,目前,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最新动态市盈率仅为13倍和16倍。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估值水平放在全球任何市场都是比较低的。这轮危机过后,预计在强力救市下,低估值品种很快将得到修复。

  从市场方面看,在反弹力度上,参照国内外的股市历史运行规律看,一般经历超过30%下跌之后,在市场真正企稳后往往会出现涨幅至少60%左右的反弹。就目前情况看,大盘已经有企稳的迹象,随着相关救市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将会被止住,投资者在认清潜在收益高于潜在风险后,资金将会逐步回流股市,而行情也会接力反弹。

  在本轮救市中,值得一提的是再现大股东集体护盘一幕。据《证券日报》统计显示,自6月15日以来截至7月10日,A股市场先后已有270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获得产业资本净增持。在A股历史上,这种产业资本大规模增持现象共发生过3次,分别是2005年8月份至2006年12月份、2008年8月份至12月份、2013年6月份。如今,第四轮大股东“增持潮”的出现且规模更是大于以往,意味着股市将可能就此进入反弹阶段。

  总之,业内人士表示,上周后两个交易日市场上演的集体涨停盛况,是A股构筑市场底的有力一步,而政策底在央企增持股票、央行紧急声明支持向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等消息支撑下也是越来越明显。总体看,目前市场正一步步从暴跌中走出,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场底已构筑了雏形。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金融、医药等业绩较为稳定、估值水平合理板块中被错杀的相关个股。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