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沪指2850点市场底渐明朗 做多量能爆发

2015年08月31日 07:1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分析人士指出,系列重磅举措终于爆发应有的利好效应,A股有望扭转前期颓势重启新行情

  -本报记者 张晓峰

  继8月27日狂飙逾5%后,次日A股继续大幅反攻,沪指高开高走,最终大涨4.82%,报3232.35点,冲上3200点大关,沪深两市成交额放大到8996亿元,近600只股票涨停。央行再度“双降”、社保基金时隔13个月新开46个A股账户以及养老金入市获批等一系列重磅举措终于爆发应有的利好效应,帮助A股一举扭转前期颓势重启新行情。

  四利好合力爆发做多能量

  面对市场连续的中阳线强劲反攻,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以下四个因素的合力成为推动股指上行的主要动能。

  首先,8月25日晚间央行祭出重拳,发布超预期降准、降息利好。同时,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一周实现净投放2100亿元,再创半年以来单周最大净投放量。结合管理层关于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并不会发生改变的表态,引导无风险利率下行,缓解流动性系统压力,维系市场中长期的增量资金规模,稳定市场情绪的意图已经十分清晰。

  其次,“国家队”依然在积极行动。8月23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并最终敲定老百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可以投资股票市场,7000亿元长期资金待发。另有消息称,证金公司再筹资金,额度或达1.4万亿元,“国家队”再筹万亿元弹药直接提振多方人气。“国家队”资金的不断入市,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第三,随着A股底部的来临,借道沪股通流入A股的外资明显增加,点燃了市场的抄底激情。有统计数据显示,沪股通连续四天净买入,上周四再度流入48.99亿元,4天累计金额387亿元,创2014年沪股通开启以来的新纪录。这与当前沪指市盈率低于美股,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巨头大喊抄底A股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外资大肆抄底A股,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带来了难得的增量资金。

  最后,经过前期持续惨烈杀跌后,无论是市盈率、市净率还是股息率都接近甚至低于历史上几个重大底部,超跌聚集强烈的反弹动能。其中,破发潮卷土重来,备受关注。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共有394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截至8月25日,有95家公司收盘价格低于增发价格,这些公司定增的认购对象合计浮亏超过300亿元。

  2850点市场底日渐清晰

  纵观本次下跌,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轮从5178点到3373点,第二轮从4006点到2850点。如果说前期低点3373点是政策底,那么现在的2850点是否成为市场底呢?

  在本轮救市之前,史上强度最大的维稳行动出现在2008年9月18日,中央汇金公司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金公司随即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受此消息刺激,大盘次日暴涨9.45%,千余只股票涨停,但随后股指恢复性杀跌,并于当年11月份到达历史低点1664点。

  从空间幅度看,当年维稳前一个交易日9月18日的低点是1802点,这个位置被视为当时的政策底,而市场底是1664点,低于政策底7.6%。从时间幅度看,市场底一般滞后于政策底1个月至2个月。

  本次情况,截至目前最低点2850点,与政策底3373点相差523点,两者相对空间15.5%,这次的市场底与政策底之间偏离度超过2008年的一倍,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是带杠杆的,2008年没有融资杠杆,也没有股指期货。从时间幅度看,当年1664点出现在政策底1802点之后第23个交易日,而现在的2850点出现在3373点之后34个交易日,时间也相对超过一半。

  由此,有业内专家指出,如果单纯从目前2850点和之前政策底3373点的空间幅度和时间幅度看,理论上是满足构造市场底的条件的,但这仅仅是根据历史上政策底和市场底之间的关系做的简单推断而已,最终还需要后市的进一步验证。

  关于后市,有一种观点认为,大盘在经历连续两天的超跌反弹后,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后市在高层再次释放救市信号、A股估值底显现的背景下,市场底开始日渐清晰,大盘有望迎来新一轮持续反弹行情。但也有人认为,“双降”有利于悲观情绪的安抚,但并不足以在一时修复市场的情绪,短期受制于情绪的波动,市场料将延续震荡寻底的状态。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