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券商流动性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2015年09月25日 10:08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证券时报记者 李骁

  如果不是此次股市的急速下调,大家可能还被蒙在鼓里——境内券商流动性管理能力如此之低。当下境内的券商,几乎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该如何有效地花钱。

  应该说,6月以来急剧下调的市场行情,的确对证券公司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首先,融资融券余额从2.2万亿的高位急速跳水至9000多亿,万亿本应融给客户的资金,突然全部砸回券商手中。

  同时,随着股市的持续探底下调,股票自营规模也被迫下调。原本消耗流动性能力仅次于两融的自营业务,如今不仅难以为证券公司分担从两融业务中挤出来的流动性,自身还给券商增添新的流动性压力。

  钱多的烦恼,对个人而言或许是幸福的烦恼,但对券商而言却是真实的烦恼,因为券商这些钱都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还不菲。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尚在存续期的证券公司债券融资有203只,融资规模高达1749亿元,这些以公司债券形式进行的融资,利率水平最高的达7.1%,最低的也在3.62%。也就是说,单就这些债券融资而来的流动性,证券公司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达63.32亿元至124.18亿元。这还没算上证券公司发行的那些成本更高的短融券。

  中证协经营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境内券商融资融券利息收入高达788.82亿元,但随着两融的缩水,7月份券商利息收入迅速下降,7月当月才进账112.84亿元,环比下降29.63%。相反,7月证券公司在利息支出上不降反升,当月高达148.81亿元。

  利息收入的不升反降,利息支出不降反升,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凸显了券商流动性管理水平的低下。钱多的烦恼背后,其实是券商流动性管理水平与管理资产规模的不对等。

  为此,除了默默承担着按期支付的利息成本,券商还在默默地做另一件事,那就是对到期的债券毫不含糊地还本付息,并尽可能压缩发债规模。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至9月底,到期的券商公司债券和到期的短融券,券商基本没有主动延续。

  试想一下,如果两融规模没有被迫高台跳水,即使是以5.6%的最高融资成本计算,将这些债券融资资金展期投放到两融业务上,以8.6%的利率融给投资者,利息之差就可高达3个百分点。而这,其实也是上半年券商疯狂发债大量融资的最大动力。

  或许券商觉得自己有点冤,因为不断补充流动性和资本实力,是应监管要求而动的。去年底,监管部门要求券商在规定期间将增加自身资本实力的方案上报监管部门。至于具体增加资本的手段,监管部门提到了境内外上市、发债、增资扩股等。

  或许监管部门盼望券商长大的心情有点急,但这也无法掩饰境内券商流动性管理能力水平低下的事实。当然,境内券商可将此归因于投资品种太少、风控合规太严、流动性释放得太突然,如果这些都可以算是理由的话,那管理资金规模更大、合规风控更严的高盛、大摩等国际投行,在多次的金融危机中岂不是早该关门歇业了。

  所以说,境内券商当前一个紧急而迫切的任务,就是要紧急学习如何管理好自身的流动性。一家连自身资金都管理不好的券商,何以能让投资者将资金放心交给它来进行所谓的“财富管理”呢?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