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周股事:中科招商信披违规 金融街两高管被查

2015年11月21日 0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一周股事:中科招商信披违规金融街两高管被查

  编者按:一周过去了,回首涨跌起落的交易,百味杂陈,酸甜苦辣。中新网证券频道“一周股事”通过新闻视角,回顾、梳理、反思一周股市,助股民厘清新一周趋势或动向。

  中新网11月21日电 (证券频道 张明燕)本周沪指上涨1.39%,持续盘整之后,最终站稳3600点。公司方面,西安饮食终止收购嘉和一品股权;中科招商信披违规被责令改正;西藏旅游经营遇困局;金融街高管被查;ST生化重组“流产”。

  11月20日 新京报:西安饮食终止收购嘉和一品 双方业绩均下滑

  在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近4个月后,西安饮食突然宣布终止重组。昨日西安饮食公告,由于交易标的嘉和一品未与公司磋商擅自签订重大合同等,决定终止收购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西安饮食在公告中披露,重组标的嘉和一品事先未与公司磋商,于今年3月2日签订了《智能仓储柜订购合同》,共订购1000台新型智能仓储柜设备,交易金额达5300万元,占嘉和一品去年净资产的35.73%。

  西安饮食称在对嘉和一品进行经营业绩核查时发现,1000台新型智能仓储柜设备仍有大部分未能按合同约定在8月底前到货,且到货设备的市场铺设情况也未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今年上半年智慧餐饮业务仅实现营业收入117万元,未达到预期经营效果。

  西安饮食认为该项目前期投资巨大,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必将导致嘉和一品成本费用大幅增加,为后续经营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从而影响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业绩。“公司与交易对方在对标的公司智能餐饮业务的未来盈利能力及其发展方向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已对本次资产重组构成重大影响,且交易对方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上述影响。”西安饮食表示,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有投资者质疑,为何嘉和一品3月就已签订购买合同,西安饮食却通过重组方案,直至8个月后才宣布重组终止。西安饮食昨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重组方案在7月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后,根据有关规定,相关申请文件须补充更新2015年中报财务数据,公司及中介机构在履行相应尽职调查程序时发现上述问题。

  此前,该项并购被视为两家业绩下滑的企业欲抱团取暖。因餐饮行业环境变化,西安饮食近年净利润持续下滑,若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2013年和2014年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为摆脱业绩下滑困境,今年4月,西安饮食宣布4.11亿元收购嘉和一品。

  同属餐饮行业的嘉和一品也不乐观,在西安饮食公布重组方案时,嘉和一品业绩下滑仍承诺高业绩的行为遭到市场诟病。2014年嘉和一品净利为1008.19万元,扣非后净利只有598.21万元,同比下滑37%。当年嘉和一品66家直营店中50家净利出现下滑;其中12家店出现亏损。

  11月19日 北京青年报:“剧透”并购信息 中科招商董事长被警示

  监管层的执法力度趋严,热度空前的新三板也不能幸免,这一次中枪的是知名私募、近期炙手可热的中科招商。中科招商近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发布公告称,因多项信息披露违规,公司被责令改正,董事长单祥双被出具警示函。

  公告披露,中科招商与单翔双日前分别收到《深圳证监局关于对中科招商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和《深圳证监局关于对单祥双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中科招商的违规主要涉及三方面,重要事项未披露,披露内容不完整,以及提前告知媒体未披露内容。

  深圳证监局2015年5月20日即对中科招商子公司中科汇通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5月26日向中科汇通送达了调查通知书,但中科招商未对中科汇通被立案稽查事项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平台进行信息披露。

  今年2015年9月9日,中科招商在全国股转系统信息披露平台发布公告,首次披露再融资300亿元的计划。之后,公司董事长单祥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科招商将使用300亿元募集资金进行并购,包括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打造50家市值在千亿级的上市公司。而上述募集资金的投向未在9月9日的公告中披露。

  此外,2015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单祥双透露中科招商在未来5年内将拿出100亿元来支持旗下互联网创业平台——中科乐创平台的创业项目。对此,深圳证监局认为,针对上述媒体报道,中科招商未发布公告予以澄清。

  11月18日 证券时报:西藏旅游经营遇困 实控人称欢迎各路投资者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西藏旅游(600749)早已从原来的“圣地股份”脱胎进化,并形成以景区资源开发经营为主导,同时以旅行社、酒店、旅游客运等旅游业务为辅助,文化传媒为补充的综合性现代旅游企业。然而,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之下,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不振,净利润频频亏损。

  近日,在上交所主办的“我是股东——中小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系列活动”中,西藏旅游董事长欧阳旭表示,“西藏旅游已制定了内延、外延并重发展的策略,将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或并购重组对象,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此外,欧阳旭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首次向外界表明对胡氏兄弟举牌的看法。

  在活动现场,欧阳旭指出,公司1996年上市,是西藏自治区本土第一家,也是区内旅游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西藏旅游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巴松措、鲁朗花海牧场、阿里神山圣湖、苯日神山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以及5家喜马拉雅主题酒店。长期以来,西藏旅游都致力于旅游景区资源的开发建设,同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至今,西藏旅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93倍,总资产增长7.15倍,公司市值增长8.99倍。其中,公司对景区业务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带动社会经济效益超过4亿元;公司重视藏族本土员工的聘用和培养,现有1600多名员工,基层藏族员工比例达到72%,中层41%,高层21%。

  但实际上,西藏旅游近年来日子并不好过,先是2013年净利润下滑30%,再到2014年亏损3346万元。2015年前三季度,西藏旅游再度巨亏3271万元,并且全年预亏。

  针对上述情况,欧阳旭表示,受经济形势、政策变动、突发事件等多方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西藏旅游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其中,阿里景区受“限入政策”影响,客流量远低于预期;“8.09”、“8.18”两起交通事故引发“两限一警”出台,导致景区收入锐减、成本攀升;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限流政策持续,继续使西藏旅游面临从未遭遇的经营困难,现已进入旅游淡季,全年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困境,西藏旅游正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增收减支,同时抓住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带来的政策性机遇,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对发展策略作出调整,争取早日走出困境。

  11月17日 每日经济新闻:名誉董事长、副董事长双双被查 金融街经营思路恐生变?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1月16日早间公告,根据上级通知,公司董事王功伟、董事鞠瑾正在接受组织调查。目前,公司经营稳定,运作正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金融街相关人士,对方表示“正在开会”。随后,记者又发去采访短信,但截至发稿之前,暂未收到对方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1956年6月出生的王功伟,此时距离退休仅1年半。王功伟系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金融街控股董事长、名誉董事长。曾承担和参与了北京市西城区五个功能街区的开发建设,曾获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西城区改造以及金融街项目中“深耕”多年。

  1984年至1992年,王功伟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计划经济委员会基建计划科科长、计经委副主任;1993年12月至1999年4月,任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4月后,任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北京华融)董事长兼总经理;2000年6月后,任北京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百度百科个人资料显示,鞠瑾1963年10月生,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曾任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系教师,北京金融街建设集团法定代表人,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总经理,2000年6月起任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2010年9月27日起任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系北京市政协委员。2007年获得“西城区劳动奖章”。

  关于二人接受组织调查的具体原因,记者在公开资料和权威处并未求证到。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分析,一般来说,国企高管被调查,第一个可能和反腐有关,可能涉嫌职务侵占、受贿、渎职或为其中的另外因素。对于上市国企而言,证券犯罪违反也是有可能的。

  据了解,金融街控股是西城区国资委旗下的以商务地产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公司通过整体资产置换,2000年5月由前身“重庆华亚”更名为“金融街”,2001年4月公司将注册地由重庆市迁至北京市。

  11月16日 新京报:被疑掏空资产 ST生化重组“流产”

  从停牌重组,到中途更换重组标的,到最后重组终止。ST生化筹划的资产重组历时9个月,横跨A股牛熊,最终宣告付之东流。

  11月12日,ST生化公告,基于目前资本市场的整体形势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认为现阶段实施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尚不成熟,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并复牌。

  “胎死腹中”的上市公司置出核心资产的新重组预案,被投资者认定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振兴集团在故技重施,以便将ST生化的优质资产置出后,再辗转划入大股东自身旗下,掏空上市公司。虽然二次重组因投资者大量反对宣告终止,但围绕ST生化及大股东振兴集团的不满与索赔仍在持续。

  自今年1月27日起,ST生化便停牌筹划重组。直到10月底,其公告的重组标的一直锁定在生物医药资产上。公司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也使长期投资ST生化的投资者满怀期待。

  11月4日,ST生化的一则重大重组进展公告点燃了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在公告中,ST生化称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史珉志及一致行动人收购两家医药生物公司的重组计划无法继续推进。公司重新拟订了重组方案,更换重组标的。根据ST生化披露的与交建集团签订的《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ST生化拟向交建集团或过渡公司出售资产,并向交建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标的资产。

  在等待了9个月后,ST生化的重组标的突然由前景广阔的生物医药资产变为路桥资产,中小投资者不愿意买账。(中新网证券频道)

【编辑:史聪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