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概股回归“拥抱”新三板 回归数量有望扩大

2015年12月24日 07:44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 估值折价、做空危机、融资受阻、国内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中美投资逻辑差异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今年以来中概股回归的潮流

  ▲ 中概股选择挂牌新三板的优势有:准入门槛低、审核条件相对宽松、申报流程短;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估值弹性较大

  12月7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百合网公告称,拟收购世纪佳缘发行在外的全部ADS(美国存托凭证)和普通股,世纪佳缘将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这意味着,作为一家中概股公司的世纪佳缘,将回归至国内新三板市场。那么,中概股为何选择回归新三板?未来中概股登陆新三板会成为趋势吗?

  回归新三板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掀起一波回归潮。年初至今,完美世界、中国手游等宣布实施私有化主动退市的中概股总数已超过30家,创近些年来的新高。“估值折价、做空危机、融资受阻、国内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中美投资逻辑差异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今年以来中概股回归的潮流。”申万宏源分析师林丽梅表示。

  同时,国内接连出台了迎接中概股回归的利好政策。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之后,工信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的要求彻底取消,电商类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直接回归国内。

  从目前中概股回归的可能路径来看,林丽梅表示,主要有直接IPO、借壳和新三板挂牌等3种途径。“直接IPO的优点在于融资规模较大、有助于提高公司声誉、交易活跃,其缺点是上市周期长、对公司盈利有硬性要求、受政策影响较大。而借壳的优点在于上市速度快、对历史业绩相对宽松,其缺点是资产会被壳资源股东稀释等。”

  对于挂牌新三板这一途径,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表示,中概股在完成私有化退市后,选择挂牌新三板的优势明显。一方面,新三板准入门槛低、审核条件相对宽松、申报流程短,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时间、财务成本;另一方面,新三板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估值弹性较大,这对互联网类中概股有较强的吸引力。

  就世纪佳缘案例而言,边晓瑜认为,合并是中概股回归新三板的一种新思路,但是比较难复制模仿。据了解,世纪佳缘与百合网的间接全资子公司达成合并协议。根据合并协议条款,合并后子公司将并入世纪佳缘,世纪佳缘将继续作为存续公司,同时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国内婚恋网站中排名居前的两家公司,世纪佳缘和百合网合并这种方式是中概股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一次新的尝试,但是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恰好存在这种情况。”边晓瑜说。

  回归数量有望扩大

  在业内专家看来,相比之前中概股回归国内市场所经历的私有化退市、公司组织结构转化、申请A股上市等步骤而言,虽然世纪佳缘选择被百合网子公司收购,能以更短的时间回归国内,但从中概股回归的经验来看,还有分拆子公司挂牌新三板这一模式。

  今年4月份,纽交所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的全资子公司合全药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概股将旗下一些规模较小、业务发展较好的子公司单独在新三板挂牌,可获取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还可以新三板为跳板,从美股回归到国内市场。

  虽然中概股挂牌新三板拥有无盈利硬性限制、审批时间缩短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同样存在。相比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目前新三板有着融资规模偏小、交易不活跃、流动性差等困境。此外,随着IPO开闸,部分市场人士对中概股转投新三板的前景存疑。

  “IPO开闸可能会进一步吸引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但总体上不会对中概股转投新三板产生太大影响。中概股回归国内市场本来就历时较长、风险较大,A股市场相对新三板挂牌的审核过程而言更为复杂、漫长。定位于为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新三板,对于中小型中概股公司来说,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边晓瑜说。

  对于新三板目前交投不活跃的情况,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研究员乔志东认为,未来随着新三板内部分层的实施,回归国内的中概股等资质良好的公司将很有可能会安排在创新层交易,其投资价值能得到挖掘与体现。此外,新三板还将推出转板创业板的试点工作,回归的中概股未来有可能再转板到创业板上市。总体来看,未来中概股回归新三板的案例将有望继续增加。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