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士:原油进口松绑助力产业升级

2016年04月29日 10: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近日,由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厦门石油交易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厦门)国际石油化工发展峰会”在厦门召开。业内人士表示,山东地炼在解决了原料问题后,将目光放在了升级扩产上,截至2015年底,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远超过1亿吨,同比大涨26%。

  “滨州的成达新能源、东营的科利达和潍坊的海化石化都新建了一次装置,累计产能达到850万吨/年,3家公司分别是350万吨/年、200万吨/年和300万吨/年。”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李宏表示,亚通石化亦有扩能计划,扩能后常减压装置将达到500万吨/年,而此前只有350万吨/年。

  李宏认为,随着炼厂不断加大对催化重整等三次加工装置的投建,势必将改变此前以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装置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同时,发展模式的改变最终将传导至成品油产品结构方面。

  近年来,随着非国营原油进口“双权”松绑,困扰地炼的原料不足问题已迎刃而解,而上游原料“同质化”亦是大势所趋。因此炼厂间的竞争更多将体现在二次以及三次装置领域。其中包括以重油加氢后,原料直供催化裂化为代表渣油加氢装置;将低辛烷值、劣质石脑油,转换为高辛烷值重整汽油的催化重整装置。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两者在汽油增产方面作用明显,地炼企业大举“押宝”在此,自然希望藉此抢占后期汽油市场先机,而谁将率先完成汽、柴油产量调整,无异于为未来赢得一个重要的生存砝码。记者 官平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