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暂未被纳入MSCI 评论员:风险已消化 影响不会太大

2016年06月15日 09:4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MSCI是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美国明晟公司的简称,是一家股权、固定资产、对冲基金、股票市场指数的供应商,其旗下编制了多种指数。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投资标准,超过九成的美国和亚洲机构投资者的国际投资部分都是以这一指数为基准,来安排在世界各个证券市场的投资比例,而某个市场如果没有被纳入这一指数,也就意味着该市场不具备吸引力,或者说不够市场化与国际化。

  2014年、2015年咱们两回都没进去,今年是第三次冲关。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明晟公司,也就是MSCI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MSCI表示,投资者需要更多时间来衡量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在投资配额分配、资本流动政策变化方面的效果以及新的停牌政策的效果。MSCI称,将在2017年继续评估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建议,并且如果在2017年6月之前出现重大积极进展,机构不排除在正常周期之外发表声明的可能。

  事实上,市场原本预计MSCI将在美东时间周二下午5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的凌晨5点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指数计划。而随着海外投资者希望在本国市场之外追逐回报,大约有1.5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正在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也希望利用这些资金,本来这个消息非常让大家期待。这是第三次冲关。在第二次时,也就是在去年MSCI已经拒绝过中国,提出了额度分配程序以及资本流动限制和投资收益所有权这样一些理由,这个理由其实跟今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今年4月份,MSCI才提出了A股公司停牌的任意性等问题。而后我们看到,A股出现了高度波动,还出现了让大家记忆犹新的多支股票停牌的情况。今年1月份,其实情况也并不乐观。出现了包括股票熔断机制尝试的一些不良结果。

  过去一年,上证综指下跌了超过40%。在过去数月之内,监管机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次的MSCI的这份公布的声明之中,也提到了我们做出的这些努力。现在更多分析认为,纳入MSCI对市场的刺激也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最终还是要看市场本身的情况。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已经在6月采访时表示,决定一个市场走势的第一个因素应该是本国的宏观政策,本国的经济周期,所以纳入MSCI会有影响,但不会是很大的影响。而海外资金的流入比例有多高,他觉得还是一个从属性的因素。很多机构其实此前就已经认为,对于A股再次与MSCI擦肩而过或者是能够牵手成功,应该做好一个平常心的准备。而且A股在端午节之前已经有所反应,对消息已经有一定消化,前天大幅回落,昨天有所回升。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大多数机构也就分析认为,已经有足够的心理预期,A股大幅向下的概率不大。

  A股第三次闯关MSCI未能如愿,我们该如何解读?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认为,从现在来看,MSCI给出的理由跟去年有所不同,它在措词上更加积极,对于我们做出的一些努力给出了“圆满和显著改善”。去年用词是“实质性进展”,它给出的理由包括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包括停复牌制度,我们已经做出了改善。今年提出的一个主要的实质性理由就是资本流动限制的问题。汇出的资本流动是上一年度净资产的20%,他们有点担心。另外一个理由跟国际投资者有关,这些国际投资者对A股不是太熟悉,我们对他们也不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来释放一部分风险。从措词来看,明年A股会纳入MSCI的概率还是在继续增加,以平常心看待就可以了。

  A股三次闯关MSCI未能如愿,在叶檀看来,距离A股被纳入MSCI应该说还有两、三年的距离,它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资本流动和汇入、汇出的问题,对于国外的资本来说,当它大规模进入之后,它希望有个大规模流出的机制,而且在产权上得到保护。还有一些方面我们已经在继续改善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停复牌的制度。

  叶檀认为,从短期市场走势来看,这个消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相关货币的影响上。比如说他们觉得做空人民币的风险比较大,会在消息出台之后,他们会做空澳元等跟人民币相关的货币,但是影响不是太大。国际上跟A股市场相关的一些ETF的产品,有涨有跌,说明在13号,也就是星期一的时候,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已经消化了部分的风险。从现在来看,应该说300亿美元左右的流入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不是太大,略微有负面影响,但是风险已经此前消化,不会影响太大。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