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险资青睐产融结合概念 踩雷“ST”业绩承压

2016年11月28日 14: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险资近期接连增持A股上市公司股份,“豪夺”中国建筑的安邦保险在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险资进入会为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产融结合机会,给行业和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从实际表现来看,目前徘徊在举牌线附近的保险资金有可能通过继续增持的方式完成对上市公司的举牌。但参与举牌的保险公司仍是少数。部分险资在个股上已经获得可观浮盈,个别保险公司持有的个股股价则连续跌停。分析人士认为,险资踩雷“ST”、“*ST”股,使得投资业绩承受一定压力。

  举牌带来产融结合机会

  安邦保险举牌动作频频,11月25日晚间,中国建筑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24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中国建筑普通股30亿股,占上市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10%。

  此前,中国建筑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安邦资产于25日对其回复并披露称,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股份是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建筑,支持优秀蓝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安邦资产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市场情况等因素,在合适的市场情况下拟继续增持中国建筑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财务回报。

  当日,安邦保险相关负责人在回应中国证券报关于近期举牌中国建筑的考虑,以及如何看待投资前景等问题时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建筑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保险资金具有成本低、周期长的特点,进入中国建筑这样的优秀企业,会为工程建设行业带来产融结合机会,给行业和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安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建筑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基础建设方面。这一投资举动,体现了安邦作为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长期看好,也是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投资业绩分化

  实际上,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国华人寿等多路险资近期关注二级市场并增持股份,尝试把握四季度A股投资机会。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徘徊在举牌线下的保险资金有可能通过继续增持的方式完成对上市公司的举牌,相应的板块和个股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举牌的保险公司仍是少数,这也体现了不同险企间投资风格和对市场判断的分化。

  中国平安董秘金绍樑26日在“2016雪球嘉年华”上表示,中国平安不会做举牌的动作,要紧紧围绕两大板块开展业务,一是金融,一是医疗健康养老。作为一家有近两万亿元保险资产的企业,一定要为保险资金找出路,为寿险客户提供除保障以外比较满意的投资回报。所以,中国平安会投资一些大蓝筹,投资具有成长性的或者有稳定回报的股票。

  从股价表现上看,近期举牌的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在个股上已经获得了可观浮盈。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持有股份并非稳赚不赔,部分2015年末被举牌的个股,在2016年中的浮盈并非尽如人意,甚至有个别保险公司持有的个股股价下调明显。例如,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幸福人寿的“组合01”账户持有*ST烯碳260万股股份。幸福人寿在2016年一季度末即已成为其前十大股东,持有229万股股份,并在二季度对其进行增持。*ST烯碳公告披露,截至2016年三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49.23万元。4月,该股被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11月22日,*ST烯碳复牌,至25日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停。分析人士认为,险资踩雷“ST”、“*ST”股将使得投资业绩承受一定压力,在后续的择股判断上将面临挑战。记者 李超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