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借新还旧”路难行 流动性风险成债基“心腹大患”

2018年05月23日 10: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借新还旧”路难行

  流动性风险成债基“心腹大患”

  李良

  近日,东方园林原定规模10亿元的新债发行,最终只募得0.5亿元,用新债募集资金归还到期旧债的计划因此落空。这令债市本已高度敏感的神经进一步绷紧,众多债基的基金经理忧心忡忡。“我们担心融资渠道不畅,会诱发部分民营企业暴露出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导致对应的债券被动‘踩雷’。”上海某基金公司固收部门总监老张的语气中有着无法掩饰的紧张,“更糟糕的可能是流动性风险的传递,让个券难以在二级市场定价,基金持有的债券具有相当大的重估风险,而这个风险,是目前的风控手段无法抵御的。”

  双重风险来袭

  相对于今年屡见不鲜的信用债违约事件,东方园林新债募资不足的公告似乎并不起眼。但这显然只是外行人的眼光,业内人士的肾上腺素正在因此飙升。

  老张指出,虽然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但相对庞大的信用债市场,仍只是小众事件,重伤了少量债基,却并未酿成系统性风险。但他同时强调,从东方园林新债募资不足的情况来看,市场信心的削弱正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蔓延,这就存在风险“由点及面”蔓延的势头。而新信用债发行的窘境,意味着债市多年来“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条断裂,二者的结合有可能导致发债主体和债券交易的双重流动性风险。这个双重流动性风险,才是当前基金经理们真正的“心腹大患”。

  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持有的企业债总市值达到4646亿元,企业短期融资券总市值达到5412亿元,二者合计超过1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以这个规模来衡量,如果信用债违约事件逐步蔓延,形成了哪怕是一个小型的系统性风险,都会给债券型基金带来巨大损失。而糟糕的是,到目前为止,业内无法预估这万亿规模中潜藏的“地雷”数量到底有多少,也就很难及时有效地制定风险防范策略。

  另一组数据也值得投资者重视。财汇金融大数据终端的统计显示,截至昨日,今年以来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各类型债券数量达到314只,涉及募资金额合计1933亿元,其中,大部分是主动取消发行。很显然,至少在债券市场,“借新还旧”已经变得愈发困难。

  定价虚高的窘境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不断降低,部分个券的交易需求快速萎缩,开始让许多基金经理认真思考债券二级市场定价的窘境。

  一位债基的基金经理指出,流动性是资产定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定价是虚的,如果某个债券缺乏交易对手,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债券价格存在虚高的可能,但由于债基净值的计价方法,这种虚高并没有体现在净值变化上。目前,许多中低评级的债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流动性,当前的二级市场定价是否真实难以判断,持有这类债券的债基就面临着较大的定价风险。

  重阳投资联席首席投资官陈心则表示,由于今年以来无风险利率下行与信用违约频发共生,目前信用债的流动性分化严重,高等级的债券流动性仍然较好,但低等级债券的流动性变弱,市场处于相对恐慌的状态。相应的,低等级债券的利率中不仅信用利差上升,流动性利差也有所扩大,这是打破刚兑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不过,陈心认为,对于市场而言,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恐慌的市场情绪意味着很多个券存在被错杀的可能,信用分析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