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黄氏陶瓷的传奇:比蛋壳还要薄的薄胎陶瓷

2013年09月27日 10:56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台湾黄氏陶瓷的传奇:比蛋壳还要薄的薄胎陶瓷
黄正南架在蜘蛛网上的薄胎碗。

  台北县莺歌镇被称为“台湾景德镇”,这里是台湾最大的陶瓷产地,有近千家陶瓷厂和2000多家陶艺店聚集于此,产量约占全台湾岛的80%。在这座有200多年制陶史的小城,至今仍竖立着数杆老陶厂的烟囱,标志着古老的陶瓷文明,其中有一杆就属于黄正南的家族。黄家四代以制陶为生,黄氏陶瓷名满莺歌,到了黄正南手上,则更是创出了一项传奇,那就是比蛋壳还要薄的薄胎陶瓷。

  黄正南工作室里的薄胎碗委实太吸睛:一只搁在蜘蛛网上安然不坠,一只可以随着交响乐翩翩起舞,还有一只灯光一照就通体透亮恍若传说中的夜光杯……为了证实碗壁比蛋壳还薄,黄正南当场取出了专业量尺一一度量对比,只见蛋壳的厚度约0.4毫米,而他的薄胎碗最厚0.07毫米,最薄0.03毫米,真可谓吹弹即破,但却保持了足够的韧性,这非绝妙技巧难以造就。薄胎作品甫一推出即在陶瓷界引起轰动。

  说起创作薄胎碗的原委,那还得追溯到十多年前的景德镇之行。在那里黄正南第一次见到了薄胎名家高梅生的作品,被深深震撼。黄正南说:“很奇怪的感觉,全身上下好像被电到,有电流上下流窜,刺激着我的双手,我当时就想,我也非得要创作出自己的薄胎碗不可。”

  黄正南想到了就做,他是个坚定而专注的人。“从小在陶泥堆里爬滚玩耍,不知怎么的,天生就喜欢它。”大热天邻居小朋友邀他下河游泳,可他埋头在滚烫的烧窑房里不舍得出来,任凭泉涌的汗水将自己浇透。当陶艺老师要将他的作品送去参加比赛时,他所创作的壶早就被行家抢光。年过不惑后,一旦决定要做薄胎碗,他一样狠狠地跟自己铆上,每天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地试验,凭着扎实的功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出半年就把碗做得跟高梅生的一样薄。

  然而黄正南并不满足于此,因为高梅生的碗虽然薄但不能透光,他还要做更薄的碗,薄到光明剔透。“我知道这纯粹是给自己出难题,但决定了就要义无反顾。”他每天把自己关进工作室研究,日思夜想,连睡觉脑袋也停不下来。薄胎碗并不是以手拉坯一口气制成的,须先素烧坯体,再以手慢慢修坯。制作技巧看似简单,但修坯又要不损及坯体,难度极高,而且碗越薄越大成功率越低,从初坯到进窑烧,上色再进窑,每一步都充满未知数,他已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砸碎的薄胎碗可以堆出一座山。

  2006年,在经过7年研磨,最后在瓷土里加入英国瓷土等秘方后,黄正南手中终于诞生了史上最轻薄的碗,这种碗已突破0.8毫米的门槛,进入无人能及的境界,而后他更是做出0.03毫米的碗,创造了陶瓷界的奇迹。这时有不少朋友和收藏家劝他就此收手,认为只要能做得比高梅生的薄,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就行,不必再为难自己。可黄正南说了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曾做出0.03毫米的作品,怎么可能回头做更厚的呢?

  虽然在薄胎瓷上已成功挑战了极限,但前路仍无止境。黄正南认为在陶瓷艺术上大陆的景德镇、德化等著名瓷都有很多名师高人,值得他不断学习借鉴。而偏安莺歌小镇也辜负了他的那些宝贝,作品只有被众多的人欣赏才能进一步实现它的价值,未来到福建办工作室,把他独一无二的薄胎碗和富有创意的文化瓷壶推展,已不只是他的梦想而是正在酝酿的计划。(本报记者 林娟文/图)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