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民主是免罪牌?台湾整体利益成牺牲品

2014年03月26日 14:41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因“服贸协议”审查争议引发的岛内学生抗议,在成功占据“立法院”议场,却又在突袭“行政院”遭到强制驱离。最新的态势发展,似乎陷入到底要采取强力对抗路线,或持续非暴力诉求左右为难;以及到底要采取长期抗争策略,或寻思适当退场机制进退失据的双重困局。

  台湾《工商时报》26日社论表示:综观这一波运动,尽管主导者有心导引让运动不致脱序失控,但在抗争诉求未能获得迅速响应之下,通常强硬派的声音就会盖过主张理性诉求的鸽派。最后冒失的直接冲撞“行政院”,并且暴力破坏“政院”公务设施,参与者狼狈地被驱离,行动者的正当性自然也会受到质疑。甚至连事后谴责警方驱离行动,也必须面对倒果为因的质疑,以及不应一方面暴力犯行,另方面却又抗议维安暴力的双重标准。

  文章摘编如下:

  就以这一波学运所引发的争议来看,主导者一方面可以声色俱厉、丝毫不留情面的谴责台湾地区领导人与台当局主管,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而对于自己的失控、脱序行为却似乎丝毫不以为意。如此一方面求全责备,另方面却又自我姑息卸责,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事模式,却还侈言民主,毋宁是最大的反讽。

  文章还说,群众运动容易陷入运动现场的人潮、声浪中,以为自己就是代表大多数人,却有意无意忽视“沉默多数人”存在的客观事实。即以台湾而言,对于公共议题有争议时,一方面自然可以各抒己见,并争取更多人的认同支持;另方面也应容许、尊重其他不同意见,甚至没有声音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场群众运动,号召2万人,甚或20万人上街头,现场的确是锣鼓喧天,声势浩大,主导者自然是意气风发,俨然成为救世主。但是不论是20万人,乃至于200万人,其实很可能仍然只是少数。群众运动者如果不能理性认知这种现场多数与公民多数之间的巨大落差,甚至采取双重标准鼓动支持者,污名化沉默的大众,到头来不只运动会陷入进退失据的绝境,更严重的是整个台湾要付出沉重的动乱乃至分裂的代价。

  双重标准的思考和行为偏差,自然也可以用来检视引发这一波学潮的“服贸协议”争议本身。没有错,“服贸协议”的性质与各式各样自由贸易协议类近,协议内容一般而言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支持者夸大“服贸协议”的效应固然不够全面完整,反对者夸大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无限上纲,自然也是严重的失真。

  台湾和新加坡、新西兰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内容同样是有得有失,有利有弊,但反服贸者却旗帜鲜明的采取双重标准,甚至无中生有的编造各种谎言,透过“懒人包”的模式,以误导学生、群众,遂行其“逢中必反”的政治目的。“服贸协议”本身所带来的好处与机会,则只能沦为其政治目的下的牺牲品了。

  文章还指出,出现争议不应暴力相向,而是通过说理、沟通、协调。如果滥用自由,缺乏包容相互尊重的民主素养,采取双重价值标准,不只混淆视听,还会恶化成分裂对立。今天的台湾正是濒临此一悬崖绝境,学生抗议固然是一把改革契机和分裂动乱的双面刃,服贸协议本身又何尝不然。此时此际,台湾真正需要的是包容的智慧,才可能转危为安,展现生机。

【编辑:李靥】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