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蔡英文提“宪政改革”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2015年01月12日 09:59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11日社评,原题《蔡英文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全文摘编如下:

  在倡议召开“国是会议”不久之后,蔡英文表示,将举办“宪政体制修改会议”。这一转折看似突兀,实际上正是蔡英文的精心算计,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值得探究。不到一个月之前,蔡英文才提议召开“国是会议”,以凝聚社会各界对宪政的共识。但在马英九明确表态乐见其成之后,蔡英文日前却又突然宣称,将举办“宪政体制修改会议”,希望与公民社会一同推动“由下而上”的宪政改革工程。尽管民进党幕僚随后指出,“宪政体制修改会议就是“国是会议”,但内容既然一样,何必更改名称?显然其中大有玄机。

  毫无疑问,蔡英文原先想要推动的是“国是会议”,确实就是要推动“宪改”,但在国民党也附和之后,她却要更改名称,其动机绝不单纯。大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规避“国是会议”的严谨规范。以往两次“国是会议”都是采取“共识决”,也就是先在代表各个政党的菁英之间达成共识,再经由这些菁英对所属政党的影响,使之成为共同结论。这种不成文的惯例,固然达到保障少数的目的,却也使任何议题,只要少数坚持,就无法形成共识。民进党即使在未来的“国是会议”联合公民团体形成绝对多数,也无法垄断,如果改名为“宪政体制修改会议”,就可以避免束缚。

  第二、确保“宪改”主导权。以往“国是会议”都是由“总统”主导,由上而下,蔡英文推动“国是会议”却是“由下而上”,这种模式就算行得通,但若没有“总统”支持,行政部门配合,也难以发挥作用,而在“宪政体制修改会议”,只要国民党不配合民进党及公民团体,就会被骂成“违反主流民意,抗拒社会潮流”,蔡英文就可以牢牢掌握“宪改”主导权。

  第三、借公民团体之力要胁国民党。以往“国是会议”虽也有社会人士,但多由各政党推荐,有其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与功能性,而组成“公民“宪改”推动联盟”的二十多个团体,几乎都是民进党的外围,若在“国是会议”里,这些公民团体作用不大,而在“宪政体制修改会议”里,将可与民进党分进合击,不但控制会议的进行,同时也借由会议规范的设计,垄断“宪改”工程。

  事实上,“宪动盟”已经明白表达,他们的目标是取得主要政党领袖与政治人物推动由下而上全面“宪改”的明确政治承诺,形成如何由下而上全面“宪改”的“程序性共识”,做成将公民“宪改”会议纳入正式“修宪”程序的计划,并涵盖于各政党领袖与政治人物承诺的范围。“宪动盟”并强调,未来“宪改”推动,必须符合全面“宪改”、“由下而上”、“降低门槛”、“两步到位”四项原则;换言之,他们要达成的是关于“宪改”程序的拘束力的政治承诺,而不是就个别宪政议题进行实质决定。

  显而易见,在宪政体制修改会议里,民进党和公民团体一定会想尽办法逼国民党领导人做出承诺,如果马英九或朱立伦不肯就范,就会被骂没有“宪改”诚意、存心欺骗人民。如果他们做出承诺,那么降低“修宪”门槛以及民进党和公民团体想要过关的议题,国民党非但不能反对,还要负责到底。这样算计,才是蔡英文的如意算盘,但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即使“国是会议”真的改名,恐怕也很难完全照蔡英文的路去走!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