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网络生态是非难分 谁能号准“网军”的脉?

2015年02月06日 15:3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台南市医师公会理事长王正坤日前以家长会长身分到台南一中演讲,事后遭部分学生在网络批评,引发双方笔战,因涉及人身攻击,王正坤原本要告学生诽谤,经校方与家长会调解,王正坤接受学生道歉,不再提告。此事显现了网络时代现象,对网络生态隔阂者及耽于网络的网民,都需要重新调适。

  台湾《新生报》6日社论指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柯P在台北市长一役优势大胜对手,国民党之败,有人归咎于原因之一是蓝军不了解“网军”,而柯P之胜,则将功劳都给了网络力量的适当运用。选举失败,“行政院”认为政策未能获得民众肯定,而“民意”又明显受到网络讯息左右,可是行政主管却对网络的了解有限,为此,“行政院”日前特别举办网络发展趋势研习营,让各部会首长了解网络的力量,而会后大部分的官员们都表示,感到了网络冲击力道,“财政部长”张盛和认为受到“震撼”,“文化部长”洪孟启则说“认识乡民了”。参加这场网络特训的官员约有百人之众,据转述,现场气氛热烈“没人打瞌睡”。许多官员表示,讲师说的内容,他们真的平常很少接触,点出了与会者思考模式与网络生态有明显落差。

  官员要弄清网络运作,不是一场研习会就能找到答案,但是如果能就此开出一扇网络视窗,也未尝不是好事,只是网际网络的发展至今也不过20年,虽说网络的强大传播力量可能改变未来的世界,但什么是网络文化至今仍然没有明确定义;出生于网络时代的年轻学子,即使网络已成为生活中重要部分,但是仍在酝酿成形的网络文化,并没有适当的规范,即使是属于同一世代网民,对网络文化也有不同的观点与态度。

  譬如网络族有明显多重人格现象(或许这才是网络本性),在身分可以辨识的网络环境中,网友十分亲切有礼且具正义感,文字运用极富亲和性,称呼用“您”、信件以“Dear”开头、用词谦虚礼貌周到;但是在不可辨识的环境,也就是匿名时,却是另一幅嘴脸,许多网民是极端的反对派,用词尖酸、刻薄、粗鲁、口没遮拦,而且喜好瞎起哄,以搅乱一池春水为乐事。网络族在网络上往往有不同身分、多个帐号,以“适应”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角色来发表不的意见。在鼓动网络风潮时,可以多个身分相互呼应,多人串连,口径一致造成声势,对“网军”来说,算是正常的行为模式。

  网络生态真真假假,往往是非难分,即使网络族也常难以分辨,再加上社会上还有一群与网络有隔阂者,譬如我们的行政单位主管,或许就可以列入这个群族,他们在与网民接触时,难免发生理解与沟通上的问题;以台南一中事件为例,学生批评王医师的演请内容,发言态度、遣词用语拿捏失准,是网络上常见现象,王医师回应无可厚非,但是因与网络族思考模式差距,回应的内容及方式,反而引发更多争议,此事最终能圆满收场,双方当事人都应学到了些东西。

  网络时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变化快速,即使网络族也仍在波涛起伏中寻找定位,对网民来说,网络不可或缺,但却无法脱离现实环境的法度与规范;较少接触网络的“凡人”,虽无法捉摸网络生态,却无与扑天盖地而来网络狂潮切割;看似格格不入的两造,在同一空间“生活”,如何相处与调适,是必修的功课。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