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北市府爆发离职潮 高雄“民意代表”人人争

2015年03月23日 16:03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

  “柯”政猛于虎?上周,台北工务局公园处爆发请辞潮,3天就有多达20余人辞职。此外,工务局水利处有8人离职,商业处、工务局也都有人想调离岗位。一名台北市府公务人员罗列出导致公仆大出走的七大原因,包含“莫名其妙的会议越来越多”、“砍加班、通勤费”、“对基层不信任”等,在公务员间引发热议。

  对此,柯文哲坦承,目前都发局、交通局和工务局工作压力比较大,人力会做调整增补。但被问及是否会改变领导风格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不会!”

  台北市府公务员职位好像已成了“烫手山芋”,高雄“民意代表”却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由于民进党内“民代”初选夹杂下届高雄市长选举因素,民进党再次上演派系恶斗的戏码,让外界叹为观止。

  高雄地区早就盛传陈菊有意栽培高雄市前副市长刘世芳接棒,而曾当过高雄市长的谢长廷,也有意推出旗下的“民代”管碧玲参选高雄市长,双方竞争关系可想而知。谢系在高雄已有两席“民代”,这次派出去年底甫当选市议员的陈信瑜抢夺第三席,陈菊自有戒心并全力防堵,在党内初选登记最后一日派出爱将、海洋局前局长赖瑞隆参选。

  陈菊方面还放出风声,指民进党过去有“二分之一条款”(必须任该公职超过二分之一任期,才能竞选其他公职),暗指陈信瑜才刚选上市议员,不符合资格。谢系立即回击该条款已于2006年废除,陈信瑜的助理也批陈菊“吃相太难看”。看到子弟兵腹背受敌,谢长廷忍不住暗讽陈菊,“像拿机关枪打小猫”。陈菊则回击他“太短视,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双方刀光剑影,连党内同志也看得心惊胆战。

  最终,民进党的首波党内“民代”初选结果揭晓,赖瑞隆胜出,证明了陈菊这位“南霸天”的实力。但有意思的是,亲绿的“新台湾国策智库”本周三公布民调,民进党的满意度从1月份的46.2%骤降为37.8%,不满意度则为51%,其主要原因就是党内上演派系恶斗所致。

  上周,岛内还有一项民调引人关注。3月18日是“反服贸”运动届满一年。台湾《联合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四成三的民众还记得当初反对的议题,而五成七的民众已忘了起因。对于去年学生试图攻占行政管理机构的举动,有七成四民众不认同,只有一成三的人表示支持。

  《联合报》发表社论说,“反服贸”运动对台湾好不容易建立的法治价值造成了严重破坏。原因是,这个以“青年”和“学生”面貌为表的社会运动,采取的“占领”手段逾越了社会抗争的法治界线,包括包围警局及拒绝应讯等,皆有假借抗争的道德性来瘫痪体制的危险。

  资深媒体人陈文茜则表示,“反服贸”运动的背后是体制的失灵,“体制没有把(居)住的权利与贫富差距问题处理好,当然会带来代价”。对此,有媒体认为,政治的本质不应是政党恶斗或意识形态的冲突,资源的合理分配尤为重要,当社会集体意识遇到现阶段台湾政治的矛盾结构,加上执政党无力改善青年就业与低薪问题,就引发了“反服贸”运动。

  “反服贸”运动对岛内政局、两岸关系造成了深刻影响。对于台湾政局而言,除了促成“柯文哲现象”的“崛起”外,还导致了国民党“九合一”选举的大败;对于两岸关系而言,它使台湾朝野意识到两岸政策接受民意监督的重要性。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表示,“反服贸”运动已过去一年,现在该是共同谦卑反省与检讨的时候,台当局愿聆听各界声音,以开放态度积极对话。

  回想一年前,大量占据媒体镜头和网络主页的是林飞帆、陈为廷等一批年青学子。一年过去了,“太阳花女王”刘乔安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援交门”;“廷神”陈为廷被爆出是性骚扰累犯,跌下神坛;被问及一年前那场学运,林飞帆更直言“恍如隔世”。反思“反服贸”运动,身兼国民党主席的新北市长朱立伦呼吁,台湾世代之间必须更多对话与倾听。但愿如他所言:“每一个在各自时代曾为愤青的年青人,最终也都要成为那个时代的奋青,这是台湾前进的轨迹。”

  “反服贸”运动让两岸谈判进程受挫,上周马英九在与美国哈佛大学来访学生见面时,大谈两岸关系。马英九表示,和平繁荣仍是两岸关系重点目标,认同“九二共识”就代表不会有“两个中国”或“台独”,而两岸关系也不是国际关系。对此,岛内有评论家指出,倘若可从“反服贸”运动中反省当下两岸关系与台湾政局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场运动即便以悲剧开始,终将以喜剧谢幕。(记者 陈梦婕)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