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电影困境中追寻 两岸合拍渐成时尚(图)

2015年04月30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台湾电影困境中追寻两岸合拍渐成时尚(图)
电影《赛德克·巴莱》剧照。 资料图片

  为拍电影赔掉三栋房子、终于一圆多年矢志不渝的电影梦……台湾艺人的一番自白,让全场一片唏嘘。4月17日,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台湾电影发布会在北京世纪坛举行。彭恰恰,大陆观众所熟悉的《家有仙妻》中的阿贵,携自导影片《铁狮玉玲珑2》,与《风中家族》等台湾电影的主创人员一起推介影片,动情诉说、耍宝搞笑,期待能在大陆市场卖出好价钱。

  大陆电影市场东风劲吹

  香港电影因台湾而兴,因台湾而落——香港导演王晶曾经如是说:因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快速发展,资金充裕,大量投资香港电影。加上台湾当时对好莱坞电影有限制,台湾市场只能播放台湾和香港电影,从而创造了香港电影的荣景。等到台湾市场开放,香港电影不敌好莱坞大片,只有数百万人口的香港养活不起国际巨星,香港电影由此衰落。

  对台湾电影来说,大陆蓬勃兴起的电影市场,是否类似当年香港眼中的台湾?2010年底,中国大陆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大关;到2012年,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一成绩;2015年则缩短至100天,创造了百日突破百亿元的纪录,大陆已成为除北美外第一个年度票房突破40亿美元的地区。

  如此惊人的成长,令周边地区电影人艳羡不已。执导《十万伙急》的台湾艺人康康,便在台湾电影发布会上笑说:“台湾影人拍一部电影要赔掉三栋房子,大陆影人大概拍三部电影赔一栋房子。”不是大陆的房子贵,而是大陆的电影市场承载量大。

  相比于台湾,香港影人早已行动在先,上个世纪90年代便纷纷“北上”。2003年后,依据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相关规定,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市场不再受配额限制,合拍片中港方工作人员的比例也可高达2/3,更为香港影人北上潮推波助澜。一时间,《英雄》《七剑》《无间道3》《赤壁》等一批口碑和票房兼收的合拍片,一度撑起内地电影市场票房半边天。即使在风起云涌的2014年,香港与内地合拍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也成功跻身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名。

  两岸合拍渐成时尚

  与此同时,台湾电影同样经历了起起落落。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掀起新电影浪潮,《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等影片叫好又叫座,侯孝贤、杨德昌等著名导演更带领台湾电影,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可惜新电影浪潮如昙花一现,台湾电影随后便步入10余年的低谷。直到2008年,一部爱情音乐片《海角七号》横空出世,创下5.3亿新台币的高票房,打破台湾电影市场多年的沉闷。新一代的台湾电影不再如前辈专注于个体的纯粹意念表述,而是追求更多观众的认同。

  两年后,富有本土特色的《艋舺》再次取得2.58亿元新台币的高票房。2011年台湾电影更呈“井喷”之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上、下)、《鸡排英雄》4部电影票房破亿,总票房金额达约15亿元新台币,是2010年的2.4倍。此后,《阵头》《大尾鲈鳗》等也相继突破亿元新台币。

  不过,2300万人口的台湾毕竟与13亿人口的大陆难以比肩,亿元新台币仅相当于2000多万人民币。早就“登陆”的台湾导演朱延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台湾电影还是应该走出来。因为台湾电影市场小,台湾一部电影成本大多在2000万至5000万元新台币,这种规模的电影在亚洲市场竞争非常吃力。而大陆,八九千万元人民币成本的电影比比皆是,在台湾是天文数字,在大陆却只是中型电影。

  2010年的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2013年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海峡两岸电影合作管理的现行办法》,取消了台湾电影的配额限制,为台湾电影进入大陆市场,以及两岸合拍电影开辟了道路。借此东风,当年即有《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等5部影片登陆。

  此后两岸合拍片越来越多,此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风中家族》即是一部合拍片,由北京紫禁城影业、北京二十一世纪威克影业,台湾兴扬电影等出资制作。由台湾著名导演王童执导,讲述的是国民党军队中几名青年在1949年迁台后颠沛流离的人生故事。72岁的王童1987年即以《稻草人》一片获金马奖最佳导演,《风中家族》是他息影执教10余年后复出的力作。

  市场诱惑下的本土困境

  少男少女青涩朦胧的爱情、朋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台湾电影的确为大陆市场带来一股清新风。2012年1月,在台湾大卖4.1亿新台币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大陆上映,虽是半年之后的删减版,也获得758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3亿新台币的收入。同年情人节,钮承泽导演的《LOVE》当天就大卖4000万元人民币。

  不过,除此之外,大多数台湾电影在大陆票房并不理想。以《海角七号》为例,在台湾创下5.3亿元新台币的奇迹,在大陆却只有3669万元人民币。而《鸡排英雄》在台湾的票房是约1.4亿新台币,在大陆市场却仅取得120万元人民币。

  台湾电影为何在大陆成绩不佳?王童认为,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台湾导演李烈在一次访谈中也持同样看法,认为如果上映影院少的话,片方不会投资做大范围的宣传;而宣传不到位,票房自然也不会高,形成恶性循环。

  原因不仅于此。2008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赴台即受邀观看的《海角七号》,早已未映先红,但票房仍不理想。有人分析,一是影片中大量闽南语让大陆北方城市的观众不适应。二是台湾电影中表现的对于日本的特殊情感,让大陆观众很难接受。

  不能否认,台湾电影进入大陆市场,的确面临如何对待差异的问题。最早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为了讨好大陆观众,不断淡化香港特色,近年出现“港味消失”的担忧。台湾电影倒不必担心“台味消失”,相反,台湾本土风近年有抬头之势。2013年,台湾年度电影票房前10名,本土片占了一半以上。除了《看见台湾》是部纪录片,《大尾鲈鳗》《总铺师》等影片都彰显的是台湾本土风情。

  今年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台湾电影也有此倾向。4部影片除《风中家族》外,《铁狮玉玲珑2》《十万伙急》《很久没有敬我了你》都相当本土。前两部分别由台湾综艺节目当红主持人彭恰恰、康康执导,走的是综艺搞笑路线,后一部亮点在台湾少数民族音乐,以音乐电影的形式呈现了青年的逐梦之旅。彭恰恰甚至期望,创意发端于台湾当红综艺节目的《铁狮玉玲珑2》,可以不需要配音,直接以闽南语原版进入大陆市场。曾经,台湾影人讨论的是“要大陆市场还是台湾市场”;而今,彭恰恰所追求的是“既要台湾市场也要大陆市场”,其勇气固然令人钦佩,但偏向台湾综艺节目化的表演,能否为大陆市场所接受,尚需观众检验。(孙立极)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