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登辉不足惧,“李登辉们”才更需警惕

2015年08月04日 09: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日前,李登辉不顾年老体迈到日本窜访,大放厥词,在自曝其“台独”分裂老底的同时,美化日本对台血腥殖民统治,甚至公然声称钓鱼岛属于日本。更好笑的是,李还自鸣得意,以为无人能看透他。

  其实,两岸同胞早已看透李登辉到底是哪路货色,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便自称“22岁之前是日本人”,至今他仍以“岩里政男”的日本名为荣。李是顽固“台独”分裂分子,他在当权时便阻挠两岸交流,推行种种“台独”分裂政策,并抛出“两国论”,下台后又成为极端“台独”分裂势力的旗手。李根本没有人格诚信可言。早有人指出,他一贯违背承诺,玩弄权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一套做一套。2000年他下台前夕还在辩称自己是“统派”,强调他至少讲过一百多次“统一”。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对李登辉的一言一行早已了然于胸,早就对他不抱任何幻想。

  李登辉是当前台湾诸多问题的罪恶根源,他的所作所为,拖垮了国民党,迟滞了两岸关系发展,台湾社会传统的基本价值观也被他破坏殆尽,台湾同胞经数十年的积累被日渐消耗。但“混久了迟早是要还的”!2000年3月,李登辉被迫交出国民党主席之位,2001年7月被国民党扫地出门。此后他组建了台联党,但其与当时主政的陈水扁却暗斗不止,2005年,陈水扁终于忍无可忍地向李叫板,“‘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自欺欺人”。台联党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自己讲话都无人愿听的当下,李登辉剑走偏峰,利用窜访日本之机,卖力讨好日本右翼势力,其根本目的是想引起舆论的关注,只可惜,他收获的是骂声一片。

  作为昔日台湾政坛第一高手,李登辉当然会料到如此局面。但他何以采取这种方式自残?其实,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当前处境,李只有通过挨骂才可证明其存在,才可表明岛内仍有人听他讲什么。他被骂得越凶,便越可能让台联党从民进党那儿分点选票,然后继续在“立法院”充当“关键少数”。至于这些话能不能说,该不该讲,早不是他的首要考虑。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登辉跑到日本大放厥词,是在与蔡英文分兵合击,即让岛内民众觉得还有更“独”的,从而放松对“台独政权”班师回朝的警惕。否则,李为何讲“一切等明年1月16日”?但无论李登辉到底想干啥,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就是要破坏两岸关系,就是不顾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与台湾社会的长远发展。可悲的是,整天将“爱台湾”挂在嘴边,一向以“台湾守护者”自居,动辄给别人扣上“卖台”帽子的民进党2016参选人蔡英文,在面对李的这些恶劣言论时,却显得非常平静。可以肯定的是,民进党内确有一大批李登辉追随者、模仿者,即所谓“李登辉们”。

  这些“李登辉们”的显著共性是:一、“皇民”意识严重。在当前全世界隆重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不仅怀念日本殖民统治、反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甚至期待日本右翼帮他们实现“台独梦”。二、“台独”分裂意识顽固。迄今死抱“台独”立场,否认、反对“九二共识”,对两岸交流合作横加阻挠。三、喜欢“权谋”。借“中华民国”、“和平稳定”之壳包装“台独”,以虚幻口号蛊惑大众,欺骗选民。民进党当权派之所以弃陈水扁而改投李登辉门下,理由很简单。陈水扁执政8年大搞“急独”,一再冲撞两岸红线,试图打破两岸现状,结果四面出击,四面碰壁,“陈水扁路线”早被岛内选民所唾弃。更可怕的是,陈水扁借“急独”掩盖贪腐,最终将自己送进牢房,目前仍在“没有高墙的高墙”内,就连当日唯扁之首是瞻的同侪也唯恐避之不及。

  蔡英文正是看中这点,转而以一些“维持现状”、“维持宪政体制”等空心、虚无的口号,混淆视听。这与李登辉“心生一计”又何其相似。需警觉的是,既然台湾社会当前的困境源自李登辉,倘若这些“李登辉们”再获成功,重新掌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何以为继?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与台湾社会的长远发展又该如何保障?

  总之,李登辉早就没“人格”、“国格”可言,他根本不值得多费口舌,真正需担心是那些以各种虚幻口号继续行骗的“李登辉们”。(作者:党朝胜,系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