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彩绘设施创意街区 台北城市改造的新美学

2016年02月26日 09: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彩绘设施创意街区台北城市改造的新美学
台北几米月亮公交车厢内景,连公交车握把都有小月亮。(资料图片)
    台北大龙峒商圈将地方特色放上变电箱,路障从此变路标。 (台北市文化局供图)

  漫步台北街头,你或许会留意到身边的广告招牌,它们不但争奇斗艳,还互相比块头,在你眼前汇成混沌的大型色块,遮蔽了天际线。铁皮屋和违章建筑无序生长,也让人颇为伤神。某知名旅行杂志曾形容台北是全球最丑的城市之一,英国创意城市专家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y)也直言“台北许多建筑物没有生命、没有灵魂”。

  这一切正在发生转变。2013年,台北市获选“世界设计之都” (The World Design Capital),自3年前,相关城市改造运动就已拉开帷幕。台北正借助设计的力量,向更宜居、更美好的城市迈进。

  “世界设计之都”花落台北

  世界设计之都是国际工业设计社团协会(ICSID)所发起的全球性活动。相关征选每两年进行一次,由专业评审团从众多申请城市中选出最具有典范意义的一座,将其命名为“世界设计之都”。至今获选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分别为2008年意大利都灵、2010年韩国首尔、2012年芬兰赫尔辛基、2014年南非开普敦。

  从申办之初,台北市府便已将“世界设计之都”计划视作台北城市改造的契机,并为此建立双轨运作的机制平台,既由政府部门主动邀请设计师参与,又鼓励民间的自发性投入。通过“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双轨并行的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台北市文化局也希望借此重新定义“公众艺术”,在原有公共建设上做出创新彩绘,而非定以大型艺术作品体现,让每个街角充满惊喜。

  比如“创意街区发展计划”,不以拆迁改建、大兴土木为手段进行都市更新,而是以品位和个性作为空间表现的标准,通过创造为数众多的微型世界,彰显地方特色魅力,打造美感体验的大观园。台北市多个街区通过创意营造提升了凝聚力,老旧小区的生命力也得以重新唤起。台北市中正区永昌里内多为老旧民宅,里长力邀地方耆老与艺术团体合作彩绘墙壁。

  商业大楼林立的台北信义区,同样因世界设计之都计划平添创意色彩。家喻户晓的绘本家几米应邀进行创作,以台北随处可见的公交车作为主要元素,通过奇幻的场景设计、萌态十足的大熊司机,让废弃公交车化身装置艺术品,吸引路人驻足欣赏。

  “小针美容”改变都市景观

  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都市生活景观改造”计划,主要涉及变电箱、招牌及桥墩等美化,通过设计师、店家、市民的共同参与,让城市焕然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蕴含的“小针美容”的理念,即邀请民众从小处入手,改造饱受诟病的商家招牌和变电箱等街头景观。

  如同曾在台当局任职的杨子葆所说,铺天盖地式改变台北市容的希望不大,针灸式的改善效果却相对较好,某个穴位通了,全身就舒畅了。而在此过程中,有专家建议,台湾地狭人稠,要采取“减法”原则,将彩度和空间都减到最低,才能创造有韵味的城市美学。

  为此,台北市府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实验,包括年底前累积改造100面招牌,涉及宠物店、诊所、中药行、餐厅等各式商家,同时带领民众在5个路段设计改造62处变电箱。

  世界设计之都执行长吴汉中说,希望通过这些小实验创造系统性的改变,在西门町、内湖等多个老旧街区,说服商家和设计师合作,扬弃“大即是美”的旧思维,换上有巧思的创意小招牌。

  台北市的变电箱多达数千余座,“都市生活景观改造”计划选择人文历史气息浓厚的大龙峒商圈作为示范,通过小区居民、地方艺术家及设计师共同参与,对28座变电箱进行彩绘。由于结合当地人文风貌,变电箱摇身一变,从路障变成了路标。

  彩绘计划的执行单位负责人吴思儒称,店家原本都持保留态度,慢慢建立互信后,开始有居民邀请设计师到店里去看看,也很期待他们变出新花招。

茶行招牌由设计师改造,做成茶罐造型。   (台北市文化局供图)
茶行招牌由设计师改造,做成茶罐造型。  (台北市文化局供图)

  城市改造需多管齐下

  “小针美容”的成效如何,专家学者如何看待,他们又为台北市容提升支出哪些高招?有专家认为,从商家招牌、变电箱、候车亭到公厕都属于公共装置,应讲求协调才能创造美感。建议当局成立专门负责的单位,并贯彻现行法规,否则光靠“小针美容”,无法让台北市改头换面。

  台湾都市设计学会理事长王俊雄称,台湾人对美学的品位并不差,但无法延伸到公共空间,问题出在当局相关部门缺乏主导与整合,相关业务分散在工务、交通、都市发展等单位,因此常会在同一个空间看到不协调的设计,“各自都不难看,放在一起就很可怕”。他建议仿效欧美,成立公共设计委员会的单一窗口,进行统一设计。

  “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院长林建元说,台湾城市美学先天不良、后天失调,计划追着发展后面跑,街区和商圈欠缺整体的规划。解决之道是设置都市景观自治条例,针对建筑外的附加物进行管理。

  吴汉中说,台湾的居民与人文赋予台北市独特的魅力,但在过去,台湾美学教育是空白的,市民更多的参与才能产生改变。有人好奇,“世界设计之都”阶段性任务结束后,台北市会不会被打回原形?吴汉中对此表示乐观,“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一种模式,让年轻设计师有机会解决社会议题,让企业和民间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能量并不会消失。”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