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湾写真:助人阅读大自然的女攀树师

台湾写真:助人阅读大自然的女攀树师

2019年11月24日 1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台湾写真:探访台湾首位认证女攀树师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桃园11月24日电 题:助人阅读大自然的女攀树师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安英昭

  在桃园龟山攀树体验区,25岁的许荏涵戴上安全帽和手套,往树上抛出装有树皮保护带的绳索,系好身上绳结,双脚离地测试树枝承重力后,双手握紧绳索向上攀。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许荏涵是台湾首位获得ISA(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国际树艺协会证照的女攀树师,现在台湾树艺暨攀树运动发展协会工作。

  攀树运动在欧美行之有年,但在台湾还是新鲜事。借助绳索等设备攀到树上观景、阅读甚至睡觉,近年成为宝岛的时尚体验。目前全台获ISA证照的攀树师仅26人,许荏涵是其中三位女性之一。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攀树并不只是看风景的玩乐,而是会想要照顾树,让树活得更好。”近日,许荏涵在桃园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据介绍,欧美的攀树运动最初与树木修剪相关,攀树师可以在机械难以抵达的位置修剪枯枝。在美国,树木修剪是最危险的十类工作之一。

  本科学习华语文教育的许荏涵,在毕业前一年偶然接触到攀树运动,并决定从事这一行业,但遭到家人极力反对。

图为许荏涵做攀树准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图为许荏涵做攀树准备。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攀树工作能养活自己吗?女孩子爬上爬下,很不淑女。”彰化老家的奶奶认为,她更应该找一份室内的稳定工作。

  喜欢亲近自然的许荏涵决定给自己一年时间,“如果做不好,再找其他工作”。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手上起水泡、白皙皮肤逐渐变黝黑,她的攀树水平日渐提高。

  2017年,国际树艺协会首次在台举办ISA证照考试。该考试门槛高,需累积18个月以上攀树工作资历才能参加。考生要在30分钟内攀上从未攀过的至少15米高的树,合格率仅约三成。许荏涵顺利通过考试,家人也慢慢接受了她的这份工作。

  攀树运动目前在台湾主要包括教学、体验、树木修剪三类。许荏涵说,近三年来,参与这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图为许荏涵在攀树中。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相比树木修剪,许荏涵更喜欢带客人体验攀树乐趣。她常年工作地、龟山攀树体验区名称即为“攀树趣”。这里四季绿林环绕,常有虫鸣鸟叫相伴。

  天晴时,她带客人在树上眺望远方;起雾天,则感受迷雾森林。清晨赏日出,夜晚观星辰。许荏涵说,每次攀树都有不同感受,晴天心旷神怡,阴天细雨也别有风情,像人生各种际遇。

图为许荏涵做攀树准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远 摄
图为许荏涵做攀树准备。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曾有一次,她带几名小孩在树上搭床露营。一位将低处床位让给恐高女孩而选择最高处床位的11岁男孩告诉许荏涵,原来这样还可以看到比别人更好的风景。

  男孩的感悟令许荏涵颇有成就感。上大学前曾打算将来在学校教华语文的她发现,原来自己只是把教室搬到树林,帮助人们阅读自然,感悟人生。

  攀树近五年来,许荏涵常在两岸及海外参加比赛,结识了不少朋友,也开拓了眼界。今年10月,她在厦门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攀树邀请赛,获得女子组冠军。

  “女生攀树常会被质疑是否体力不够。”但许荏涵认为,女性攀树能力完全不输男性,虽然体能可能有差距,但不能把“我是女生,所以做不到”当借口。

  作为专职攀树教练,许荏涵现在几乎每天都会走进大自然。“攀树时,一条条绳索从树上垂下,人们高高低低挂在绳中,很像五线谱。”她认为,攀树者就像树林间流动的音符,演奏各种旋律。

  “希望攀树者除了感受到乐趣,也能更了解树木,更爱护大自然。”许荏涵说。(完)

【编辑:周驰】

台湾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