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湾看环保:当塑料瓶变成毛毯(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行走台湾看环保:当塑料瓶变成毛毯(图)
2009年02月11日 09:50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慈济志工手拿的围巾、方便袋都是由回收的保特瓶加工而成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如果保特瓶(塑料瓶)和化纤衣物一样,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为什么保特瓶不能回炉制成衣物呢?”

  去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到台北关渡,拜访台湾慈济证严法师。证严法师给他看一条灰色毛毯,她介绍:这是用70个保特瓶制成的……

  “保特瓶”就是我们所说的塑料瓶,是由石油提炼的副产品聚酯所制。保特瓶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生活,与此同时,它不能重复使用,而且万年不腐,又给地球增加了新烦恼。

  1990年,台湾最大的公益组织——慈济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要用鼓掌的双手,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慈济志工开始回收垃圾、分类处理。但是回收的保特瓶只能埋或烧,不是留下隐患,就是造成新的污染。

  “2004年,证严上人问我,如果保特瓶和化纤衣物一样,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为什么保特瓶不能回炉制成衣物呢?”慈济志工、台湾德式马纺织公司负责人黄华德说,“我回答,这种技术美国10年前就有了,并不高深,难的是过程复杂。”

  保特瓶若要回炉,首先要分类、整理,而后洗净踏扁,然后送入塑胶加工厂切片漂洗,制成酯粒;再送到纺纱厂抽丝,纺织厂织布,最后裁切缝制。在送入加工厂前,几乎所有的环节都需手工处理,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慈济志工不计回报,慈济基金会下设机构专门成立了衣物研发组,2006年初开始开发,10个月后突破技术瓶颈,两个月后实现量产,50万个保特瓶变成了7000件毛毯……

  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困难。回收很琐碎,慈济在全台湾设立了4500多个垃圾收集站,6.2万多个环保志工每年回收大量保特瓶。分类更麻烦,不是所有保特瓶都可以再利用,盛装清洁产品和化学制剂的塑料瓶便不属此列,还需要去掉瓶盖、瓶环、商标纸,再清洗干净。黄华德介绍,保特瓶如果混杂了不能利用的材质,就只能拉出很低档的短纤,织不成衣料,仅可用做填充棉。甚至保特瓶清洗不干净,也会影响抽丝的品质,产生很多废品,浪费资源。

  台北内湖慈济园区一个大厂房里,志工们正在对回收来的保特瓶进行初处理。她们大多是家庭主妇,也有失智老人,在保姆的带领下,来这里剪瓶盖、去商标。还有一群来自康复之家的精神疾病患者,每周一天到这里来踩瓶子。带队的杜老师说,这对病人心理重建很有效果。他们已经坚持一年时间了,一开始很抗拒,现在“感冒了都要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抽丝纺织则由一些身在纺织行业的慈济志工来负责。当回收的保特瓶积累到一定数量后,黄华德等志工便在自己的企业内开动生产线,把这些酯粒抽丝织成布料。而后,再由慈济志工裁剪、缝制、贴标、装箱。

  “我们最初制作的毛毯是蓝色的,后期则都是灰色的。因为染1公斤布,需要耗费100公斤的水。我们用白纱与黑纱混织成灰色,就可以节省大量水资源了。”黄华德说,慈济志工穿着的一种浅绿色T恤,由绿色保特瓶制作,同样不需再染色。

  到现在,慈济已生产了30万条毛毯。两年多时间,成本不断降低,由原来是一般毛毯的两倍,降至略高10%—15%;质量不断提高,陈云林拜会证严法师时,曾称赞用保特瓶制成的毛毯和围巾,“和羊毛的一样柔软”;品种不断增加,他们现在开始开发用保特瓶制成吸汗透气的内衣。更令慈济人骄傲的是,目前这些毛毯和围巾主要用来赈济灾民、资助穷人。

  据台湾环保部门统计,台湾仅2007年就使用保特瓶超过42亿只。“我们现在考虑专门成立一家公司,生产研发用保特瓶制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资源加入这个行列,让保特瓶不再成为地球的公害。”黄华德说,“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孙立极)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