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不碎的两岸情谊——忆台各界救援四川地震灾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震不碎的两岸情谊——忆台各界救援四川地震灾区
2009年05月12日 1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08年5月18日晚,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参加当地电视台和红十字会等为四川赈灾募款的“把爱传出去”晚会,图为马英九和周美青在接听民众的捐款电话。 中新社发 陈立宇 摄


 

    来自台湾的红十字救援队,2008年5月17日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工作,图为救援队在现场调试装备。 中新社发 齐彬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12日电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日子,大灾面前更见真情,自去年的今天地震发生以来,台湾同胞慷慨解囊,尽出自己一份心力,为远在大陆的灾区民众献出自己的同胞亲情。

  地震发生以后,台湾各界第一时间高度关切大陆地震灾情,正如当时台媒社评所言“同胞情谊哪能被震碎”,文章字里行间传递出同胞之情,患难之中令人更感温暖。

  刚刚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地震发生之日发布新闻稿表达关切,呼吁台当局与民间社团发挥人道精神,提供物资及专业救援的协助。他并表示,假如有救灾需要,即使他还未上任,也会配合协助。除以个人身份捐赠新台币20万元外,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并参加当地电视台和红十字会等为四川赈灾募款晚会,并亲自接听民众捐款电话。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地震发生后也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表达对灾区的关切与慰问,表达如有必要国民党将促请台湾救灾人员前往协助。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致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达对四川汶川等地遭受地震灾害的关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也致电胡锦涛,对四川遭受严重震灾表示慰问。

  海峡交流基金会亦致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对受灾民众表示慰问。函电中表示“请向受灾民众表达本会诚挚慰问之意,本会愿促请台湾方面救灾人员前往协助。”

  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丰义地震当晚致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并在电话中表示,台湾红十字组织已组织了一个由60名人员组成的救灾队,时刻待命参加救援活动。

  不久,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接受胡锦涛邀请访问大陆。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认为,四川等地发生严重地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第一时间即致函表达关怀慰问之意。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欢迎并邀请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显示大陆方面对台湾出现的新政局与两岸形势的新发展高度重视。

  在民间,地震发生后,台湾媒体随即展开了铺天盖地般的报道,向岛内同胞详尽介绍四川灾情。灾情就是动员,灾情牵动了台湾民众的心。台湾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率先捐出台币1000万元给当地佛教团体救灾,台湾的红十字会也已决定发起募款协助灾民。慈济、法鼓山、灵鹫山等佛教团体都密切注意灾情,并伸出援手……让来自台湾政商名流、企业、社会团体的慰问电、捐款数都数不清。

  2008年5月15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苏菊香给台湾红十字会副会长陈丰义打电话:“为了响应台湾民众急切的关怀,经评估目前灾区可以接受与接待的人力,大陆方面同意红十字会搜救队前往成都协同救灾。”

  随即,在两岸三通尚未开通之时,台湾救援队争取到了包机直飞,这种特殊待遇的含义不言而喻。搜救队领队欧晋德在搜救过程中强调,绝不轻言放弃搜寻可能生还者。

  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长文也陪同台湾红十字组织派出的第一批专业医疗队伍一行三十七人抵达四川参与救援,他们当中大多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

  在此之后,来自台湾方面的关切和救援源源不断,同胞亲情犹如雪中送炭。正如有媒体所言,非常时刻总会有非常的感悟。平素挂在嘴边的一些言语,在地震中带给大家新的感动与含义,两岸情在两岸同胞心中引起更多思索。

  本月11日,台湾红十字会召开记者会,报告在汶川地震后所募集16亿新台币善款的运用情况以及援建大陆偏远灾区民众的进展程度。这起地震中,两岸同胞间互动颇热,一场灾难拉近了台湾海峡的距离,更深了两岸民众间的亲情,地震震不断的是互助与温情。这次地震赈灾,再次彰显了台胞的爱心和善良,更充分体现了血肉相连的同胞之情。

  各界和岛内著名企业及大陆台资企业、台商向灾区民众表达的关切、慰问,慷慨解囊,捐资捐物。这些举动,让大陆同胞尤其是四川灾区人民,体会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这不是捐多少钱物的问题,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传统美德,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同胞爱、手足情。

【编辑:吉翔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