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火爆"北马"报名如抢房 运动员内急尿红墙(图)

2013年10月21日 08: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尿湿一地”在本届北马频现,而这种露天如厕的情形在国外马拉松赛上也并不罕见。

“尿红墙”被戏称为北马一景。

 

  华西都市报:悄悄地,马拉松变了模样,变得备受追捧。昨日进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就是一个例证。此前报名,13个小时便将3万个参赛名额一抢而光。昨日赛场,更是人潮如涌,本报记者亦亲历其中,切身感受了一番马拉松热的如火如炽。当然,赛场之上,内急的状况也引来不小争议。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为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甘露实习生肖凌霄采写

  “北马”,是跑友们对于北京国际马拉松的简称,就像电视迷以“北爱”昵称《北京爱情故事》一样。作为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最为成熟的马拉松赛事,北马昨天八点在天安门起跑,漫长的42.195公里的赛程,途经了天安门、长安街、新华门、天坛、奥林匹克公园和鸟巢……对于长跑爱好者来说,投入这样一次旅程,恰如“北爱”一般轰轰烈烈,意义非凡。

  而让人震惊的是,北马的3万人参赛名额,网上报名只用了13个小时就一抢而光。它的火爆,再次佐证了空前的马拉松热。2008年,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为课题的论文预估,北马当时的经济效益约为5000万元人民币。5年过去,华西都市报记者重访了此文作者之一的原玉杰,后者认为,北马当下仅是品牌价值就已经超过了5000万。

  同是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还采访了多位亲历本次北马的跑友,在他们眼里,北马的火爆远非一个“抢”字所能概括……

  报名·难>

  报名比买房买车还紧俏

  亲历:必须拿出网购秒杀的干劲

  2011年,北京马拉松网上报名,3万个名额6天报满,2012年,用了94小时。今年,报满3万人的名额,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3个小时,刷爆纪录。12月1日举行的上海马拉松报名更壮观,仅仅4个多小时,15000个网上报名名额被一抢而空。有网友笑称,“跑个马拉松,报名比买房买车还紧俏,就差要摇号了。”这其实不是一句玩笑,国际热门的顶级马拉松,比如东京马拉松,今年开始摇号了;今年的柏林马拉松刚结束,明年的报名就已启动了,据说,也要摇号。从目前北京、上海等几个国内知名赛事的火爆程度看,摇号也许就在不远的明后年。

  昨天,记者采访了多位参加北京马拉松的长跑爱好者,讲起报名,几乎都有一段“辛酸往事”。从温哥华飞到北京参赛的李建宏,早就听说了北马报名难,他和跑友们采取的战术是算准时差提前“蹲点”,“把所有资料填好,准备就绪,一到点,报名系统一开放就马上提交,当时感觉还是多紧张的。”李建宏说,大部分采取熬夜守候、提前填好资料战术的跑友,都最终如愿了。

  网上的跑步论坛,不少网友讲述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的报名经验,几乎可以百分百报上的“成功因素”都是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资料填好、网络流畅,到点只需轻轻点动鼠标就好。“感觉和网上抢购、秒杀差不多。”一位叫“风知影子”的跑友在论坛上分享道,而一位浙江的跑友抱怨,“跑了这么多年,火成这样我实在是没想到,报一个名我用了足足80分钟,就是在不断地刷新网页,重复地填资料……结果报完名一身的汗,堪比一场马拉松!”

  检录·挤>

  几百米路程堵上半小时

  亲历:错过寄包就只能背着包跑

  报名难,已不算稀奇,今年北马另一怪——背着背包跑。

  “那是因为没寄上包,我就差那么一点也要背着包跑了。”昨天,3小时半内完赛的成都跑友“肯叔”讲述了他的惊险历程。“我7点30分出的前门地铁站,几百米的路程,走了20多分钟,人太多了,看着运动员检录处就在街对面,就是过不去,着急死人了,我当时恨不得自己从人肩上飞过去。”肯叔是专程从成都飞到北京参赛的,去年也参加过北马的他,原本以为预留半小时从地铁站走到起点很“安全”,没想到,人潮汹涌,死死压着速度,走不动。“要不是后来又开了一条通道,我就赶不上比赛了。”冲到检录处时,已经7点52分,有过两次跑马经验的肯叔检录后马上就去寻觅为选手们寄存包的大卡车。“当时,那大卡车已经开动了,后门都封得死死的,我追过去,将包从司机的窗户里扔进去才给寄上,不然我也得背着包跑了。”

  “后来我跑的时候看见,很多跑友都只能背着包,有手机、有衣服,没寄上只能自己背着啊。”于是,背着包跑马拉松也成为今年北马的一大怪。

  如厕·慌>

  年复一年“尿红墙”

  亲历:尿急方便也是国际惯例

  比起报名13小时满,全程5小时央视直播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热,体现本届北马火爆的另一个点是一个网络新词的诞生——“尿红墙”。一大群选手对着北京标志性的朱墙小便的照片昨天在微博上以刷屏的生命力传播着。央视微评论以《北马“传统”不应是“尿红墙”》为题,犀利点评:一面要提醒个人注意文明,一面也要检讨组织方为何不提供充足设施以免尴尬?个人不可随处小便,公共服务须小处不可‘随便’。”

  华西都市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多位参加了北马的跑友,他们有的“见证”了“尿红墙”,有的还亲自“尿了红墙”,这些亲历者大多意见统一,随地小便是无心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我昨天就尿了红墙,没办法呀,我全程三次小便,都是随地解决的。”说道“尿红墙”的事儿,成都跑友“肯叔”很爽快地就承认了,“起点处有20多个移动厕所,三万人这明显不够啊,我和大部分跑友一样,都是憋着尿出发的。”肯叔说,由于北马出发后就是天安门然后就是中南海,许多想方便的跑友根本不敢“就地解决”。“我就是在拍照片那个地方方便的,那是中南海边上一块比较隐蔽的城墙,而且旁边还有树,当时是,只要有一个跑友冲出去方便了,后面立刻蜂拥跟随,因为太多人都憋着出发的。”有意思的是,刚开始,从旁边跑过的跑友们还起哄,发出嘘声,但“三急”袭来,确实没办法,“不可能憋着跑完全程吧。”肯叔解释道,“后面我还在公交站牌背后方便过,当时有警察站岗,我就上去直接说了,想要方便,人家警察特理解,还帮我‘放哨’呢。”

  其实,绝大部分跑友并不想这样随便,但缺乏移动厕所设施,确实是一个问题。刚从芝加哥马拉松归来的李建宏,并不觉得随地方便是个多丢脸的事。“你不可能40多公里到处都有移动厕所,其实在国外,在绿地、树旁方便也是赛事允许的,我就经常看到老外站在草地上解决,这应该是个国际惯例吧。”专家解析

  “预见到了火热的趋势,但程度确实没有想到”

  评估人:“北马”当年险些夭折

  2013年全年,中国田协公布的马拉松赛事就有40个,比起2012年的33场,又飙升了7个,几乎一周一个。

  为什么马拉松赛事如火箭一般蹿红?“当时我们是预见到了这个火热的趋势,但程度确实是有点没想到。”原玉杰,《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论文的作者之一,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感慨。而这个课题诞生的背景,现在讲来让人有些惊讶,“当时中国田协要想评估一下‘北马’的市场前景以及这个赛事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谁能想到,5年后,北马会成为中国第一大马拉松赛事,影响力骤增。

  “除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识加强,以及马拉松赛本身门槛低的特点外,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是,马拉松赛事已经形成了一定消费能力的体育人口,他们的购买力、对于马拉松运动周边的消费能力推动了这个市场,而这个市场再反作用,助长了马拉松的火。”在原玉杰看来,国内的马拉松热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的体育产业了。

  “看赞助商这一块就能说明,越来越多的高端、国际大牌开始赞助马拉松赛事。其实,赞助只是马拉松赛事赢利最直接、表面的一环,这个后面更深层的是,说明马拉松参与者和这些高端、国际品牌目标消费人群的重合了。以前的观点,马拉松赛事都是退休的老人、没事儿做的人参加,现在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年轻人,很多人是白领、金领或者说中产阶层的人,他们的参与,让马拉松形成了市场,无形中也让马拉松火了。”

  除了经济效益,名人起到的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微博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大V、名人都开始了“跑马人生”,比如潘石屹、王石。昨天,万科总裁郁亮以3小时44分完赛,成绩令人咋舌。昨天的北马,60岁以上的参赛者不少,“有个78岁的老人,四个多小时就完赛了,让我们这种跑5个多小时的人很惭愧啊。”跑友李建宏说。“有一位78岁的婆婆,2011年参加了,但组委会考虑到她年纪大,去年没通过报名,她自发地在起点跟着跑了一截,我们看了很感人。”原玉杰说,“这就是马拉松本身的魅力,也是这项赛事能够被大家接受、走红的根本原因。”

  个体样本

  一个成都跑友的“跑马”账本

  国内跑一场平均花2000多

  昨天,成都跑友王超作为官方“400兔子”(4小时完赛领跑选手)的身份,以3小时59分58的成绩精准过关,展现了他强大的比赛节奏控制力。王超,作为成都跑步公园俱乐部的创始人,非常熟悉成都跑友圈“跑马”的行情,他也给大家晒了晒资深跑友一年的基本开销。

  “其实马拉松消费主要是两块,一个是装备,一个是参赛。”在所有运动中,马拉松其实不算是消费高的运动,比起高尔夫、铁人三项、自行车等高端项目,马拉松的装备并不是大头。如果都追求一定档次,一身完整的行头确实接近5000元。“而对于普通的爱好者,装备可以在300元内搞定。”除了装备贵,每年最大的一笔开销是出去参赛,“交通和住宿是大头,国内大部分比较好的马拉松都在一线城市,从成都过去参加一次比赛,平均花费要2000块左右。”王超的估算是自己实打实的账单,“这次到北京,费用大概是2000元,厦门和上海会比较贵,应该在3000元,但除去重庆、兰州这样离成都近、消费水平不那么高的城市比赛,平均下来2000元一站应该是可以的。”

  王超认识的一些资深跑者,一年大概会参加六站比赛,一年花在马拉松上的所有费用,超过一万元。王超介绍,还有一些跑友会出国比赛,那一年的开销远不止这个数。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