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国梁否认直通赛任人唯亲 为第三次创业必须牺牲

2014年01月29日 10: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作为国乒的“特色”,世乒赛直通赛从2006年首届至今已经进行了7届。虽然国乒在垄断国际乒坛霸主地位多年后,已把项目推广与普及作为“第三次创业”的核心目标,但比赛受关注程度似乎并不高,面对镇江体育会展馆不足千人的现场观众,国乒总教练刘国梁也难掩对球队内部选拔赛制陷入两难境地的困惑。

  海选难以吸引观众眼球

  国乒东京世乒赛直通赛第二阶段赛事昨天下午进行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角逐。虽然比赛不乏张继科与马龙之间的“压轴戏”,但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场观察,到场观众不足千人,这个现实与国乒水平最高、竞争最惨烈选拔赛的性质似乎不大匹配。事实上,从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预选赛开创直通先河以来,历届直通赛的人气状况大体相当。而由于比赛主要采取多轮循环制,如何确定转播场次给电视台带来难题,赛事组委会也不得不多次调整赛程,观众因部分焦点赛事配合转播被推延而“人困马乏”,甚至有的提前离场。

  作为直通赛缔造者之一,国乒总教练刘国梁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之所以将选拔赛与世界大赛挂钩,形成品牌,也是希望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喜欢这项赛事。但是大循环赛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十几个队员分布在六七张球台上,观众认识明星球员,判断哪场比赛分量重比较迷糊。从转播和市场推广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赛制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

  直通赛推广、选拔陷两难

  伦敦奥运会后,体育总局蔡振华副局长明确提出“国乒第三次创业”战略目标,以确保中国乒乓球领先地位,同时进一步实现乒球在国内、国际范围的推广与普及。世乒赛直通赛作为国乒内部选拔品牌赛事必须围绕着这一目标改进。国乒队在国际大赛选拔制度确定上也经历了反复论证,但直通赛赛制依然被延续到今天。刘国梁直言,在迎合市场受众需要及满足磨炼队伍需要的问题上,球队也陷入两难境地。“从竞技角度来说,这种赛制锻炼价值最大,运动员每一天、每一场比赛,甚至每一分钟都不敢走神,他们最怕大循环,因为他们要经历无休止的纠缠。就算一个队员连续3天表现都不错,但第4天输一场比赛就影响竞争格局。让队员偶尔参加一次公开赛说明不了问题,只有让他们在连续作战中感受竞争的残酷,才能从技术、意志品质、心理上得到全方位锻炼。就像张继科有了4天稳定表现,我就可以放心地在大赛上用他。观众要看他的上乘表演,而我则更重视优秀球员状态、心理、认识的‘回归’。”

  但满足队内需要的同时,国乒队又必须在提升赛事影响力、市场号召力方面开动脑筋。刘国梁解释道,“其实我们在直通赛赛制上已有所改变。比如我们已将大循环赛规模由过去的30多人精简到12人,尽可能把最优秀的选手和最精致的比赛展现在观众和电视镜头前。去年巴黎直通赛上,曾有近6000名观众涌入赛场,就是因为我们在后面阶段中适当安排了淘汰赛。东京直通赛也一样,下阶段男、女队都只有8人参加淘汰赛,这将很大程度上提起球迷胃口。目前,推广与队内选拔的确存在矛盾的地方,但从项目自身发展和市场现状看,这种赛制短期内还不大可能被取消。”

  刘国梁透露,为吸引百姓的参与热情,国乒已经将民间“球王争霸”与直通赛初赛结合起来,比如,在首阶段24个省市的参赛代表中,有部分草根代表获准参赛,他们中的佼佼者被允许与国家二队进行角逐。“这就像足协杯一样,扩大参赛面,吸纳草根元素,同样益于推广赛事。”刘国梁说。

  选拔、推荐结合是必然

  根据赛制,本阶段及下阶段直通赛的男、女冠军将分别领走两个东京世乒赛名额,而各队余下的3个名额则通过教练组推荐产生。对于选拔、推荐相结合的大赛名额确定办法,无论是乒乓球业内还是球迷都存在一定的质疑,认为这一方式可能存在教练组“任人唯亲”造成不公平竞争。

  刘国梁对此予以“否认”。他对北青报记者说,“我们之所以设计直通赛,首先就是确保赛事竞争性,4天仅产生一个名额,让队内比赛更受重视、比赛场面更扣人心弦。比如张继科、马龙本次比赛表现最佳,客观上也说明他们的确是队内最佳选手,偶然性不是主导因素。”但推荐在刘少帅看来同样不可或缺,他说,“中国乒乓球有自身特色,优秀选手多,如何选出精品中的精品,除通过实战外,也需教练组运用集体智慧。一次比赛并不能完全反映队员的整体水平。丁宁带病参赛,她的意志品质是大赛所需要的,而从实力上她也具备被推荐的资本,任何球员都可能有意外。成绩证明教练组在推荐人选的判断上正确。”

  刘国梁最后强调,教练组下一步会进一步改革球队世界大赛选拔赛制,但选拔能够鼓励年轻人争上游,推荐可以避免偶然性否定优秀球员价值,两者结合起来符合现阶段中国队备战需要。

  本报镇江专电 记者 肖赧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