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西演员期待亮相狂欢节 普通演员月薪4500元

2014年07月05日 09:0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我在这里工作了12年,在我还是少女时,我就梦想成为狂欢节里最闪亮的明星。”马特丽莎如今是桑巴舞学校“请让我讲”的负责人,这所学校建立于1928年,是巴西第一所桑巴舞学校。和每个巴西人一样,早已发胖的马特丽莎永远怀着一颗桑巴的灵魂和梦想,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我女儿今年4岁,她的梦想就是成为狂欢节里最受瞩目的焦点——狂欢节公主。”

  收入主要来自门票

  1928年,巴西第一所桑巴舞学校“请让我讲”在里约Estacio区成立。据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源自学校第一任主席的发言:“请让我来讲话了!我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从此,“请让我讲”这个名字沿袭至今。

  带领我和同行前来参观的华人导游王先生介绍,“请让我讲”所处的老城区面临改造,除了文化遗迹外,其余地方都将修成商业街。的确,如果仅从学校的外观来看,路人根本看不出两扇紧闭的铁门后,“藏”着巴西第一所桑巴舞学校。

  空荡荡的舞池,简单的设施,“请让我讲”看上去只是一个乡村俱乐部,唯一显露“身份”的是陈列室里几十个造型各异的奖杯。负责学校日常管理的马特丽莎接待了我们。通过王导的翻译,她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经营方式:平日里,学校都没有太多生意,每周五会举办桑巴舞会,门票价格为20雷亚尔(约60元)。到了周日,这里会变成餐馆,卖黑豆饭吸引附近的居民。“场地租金、电费开支很大,我们主要依靠舞会的门票收入,看表演的人多的时候能挣一点。”

  听马特丽莎说完,不免产生疑问:作为桑巴舞学校,为何只办舞会,而没有专门桑巴舞老师教课?马特丽莎称,里约的桑巴舞学校平时不提供专门的桑巴舞老师。一般在狂欢节前3到4个月,桑巴舞学校才会招募学员进行节目彩排和培训,学员的所有费用需自理,演出服装费也得自掏腰包。普通服装500雷亚尔,一些特殊服装高达2000雷亚尔。同时,学校还要准备打扮花车等工作。

  马特丽莎并不需要为狂欢节忙碌,因为“请让我讲”并没有表演的资格。据马特丽莎介绍,如今里约有50多所桑巴舞学校,分为4等。甲等学校共14所,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在狂欢节最后一天表演,“我们没有资格在萨普卡伊桑巴大道表演,因为我们连丙级都不是。”

  普通演员月薪4500元

  在王导看来,巴西人打心眼里热爱桑巴舞,日常生活中也会随时扭动腰肢,享受跳舞的乐趣。“在家里,舞厅里,人行道和广场上,他们在哪里都可以跳,尽情地表演。”巴西人时常会自带音箱,在广场和街道上跳桑巴,不过市政府在给予市民最大享乐限度的同时,也对他们有所规定。“在工作日,在街上跳舞的时间只能持续到9点,只有周五和周六可以跳到晚上12点。”

  事实上,在巴西,也有无数职业桑巴舞演员依靠在剧场表演维持生计。马特丽莎告诉记者,“一般三到四个月,就能把桑巴舞跳得非常熟练。但是要做职业演员,还必须不断跟优秀的老师学习。”

  要想在剧场谋求一份工作,桑巴舞演员必须通过严格的面试,而且竞争激烈。被问及桑巴舞演员的收入,马特丽莎没有回避,她说,“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1500雷亚尔(约4500元人民币),最顶级的收入是多少?我还真不清楚。”

  马特丽莎说,在巴西,热爱桑巴舞的女孩都希望站上狂欢节的舞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每年狂欢节开始之际,里约市长都会在市长宫把象征城市管理权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为“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表示“城市我就不管了,交给你们尽情欢乐”。“狂欢节国王”一般在狂欢节开幕前两个月由市民选出,同时还会评选“狂欢节王后”和“狂欢节公主”,她们会伴着动感的音乐,带领数以万计的市民尽情舞动。“我的女儿今年4岁,我的梦想就是她能成为狂欢节公主,那种感觉一定非常美妙。”马特丽莎笑着对我说。

  >>链接

  今年狂欢节融入世界杯元素

  每年2月中下旬,巴西的各大城市都会举行风格迥异的狂欢节。今年为了迎接世界杯,里约狂欢节特别增加了足球元素,“白贝利”济科更是亮相里约萨普卡伊桑巴大道。

  在圣保罗今年的庆典上,圣保罗当地的足球学校建造了一个巨星的“天使罗尼”塑像。塑像以罗纳尔多为原型,只不过配上了一双翅膀象征“足球天使”,头顶金色镂空的球体,身前还有三个大足球,穿着金色比基尼背插羽毛的巴西美女,站在足球和塑像上载歌载舞。当时,“外星人”罗纳尔多穿着一袭金色礼服出席活动,以“金球先生”的造型亮相,成为活动现场最大的亮点。

  现代快报供稿

  ■手记

  从球迷那里学到的

  “argentino?”“嗯哼!”在电梯里,我随意和一位新入住的球迷搭话,准确猜中了他的国籍。这在过去两周成为我的一项独特技能。原因很简单,在比赛日前来到酒店的,都是下一场比赛参赛国的球迷。

  来到巴西以后,我已经换了4家酒店,和那些来支持自己主队的球迷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他们都是赛前一两天到,赛后立刻就走。背着简单的行囊,像朝圣者前往麦加一样,追随自己的主队到巴西的各个球场。我见到了瑞士球迷、厄瓜多尔球迷、智利球迷、阿根廷球迷……每场比赛都能和不同的球迷一起看球,用交汇语言中仅懂的词汇进行沟通,这样的事情并不很常有。

  在巴西采访世界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天连轴转也倍感疲劳。这些球迷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节省费用,在机场或火车站露宿,不管有多少问题,每日依然欢畅说笑,为了支持球队毫无保留。看着身边的人,很容易受到感染,对于自己的工作和所经历的一切,产生感恩的念头。

  京华时报巴西利亚专电记者周磊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