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三棋进校园”看教育 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矛盾

2014年10月16日 09: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原华师附中校长谈三棋进校园

  ■本报记者 施绍宗

  第二届中国棋文化峰会下月将在阳江海陵岛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三棋进校园”。去年8月卸任华师附中校长一职的吴颖民将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和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的身份出席峰会并作“三棋进校园”的主题演讲,向与会专家学者、棋界人士及新闻媒体介绍华师附中多年来“三棋进校园”的经验,昨天本报记者在华师附中采访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教育专家。

  华附学生偏爱象棋围棋

  从小学棋智力上有优势

  担任华师附中校长长达17年的吴颖民去年8月起卸任,但今年64岁的他仍然是一个大忙人。华师附中是广东首屈一指的名校,吴颖民担任校长期间也负责华附的基础教育,他一直主张棋与教育相结合,对“三棋进校园”一直持有高度的热情,华师附中也在这一方面成为中学“三棋教育”的标杆,这一切,首先源自吴颖民对棋类项目与中小学教育结合所产生的效益有深刻的认识。

  吴颖民表示:“现时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如何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是我们推动‘三棋进校园’工作的初衷。”据他介绍,华附不但有三棋的选修课,还有自己的棋社,学生也组建了自己的棋类社团,并且会定期组织比赛。在三棋中,华附学生参与中国的“土特产”象棋与围棋的人数较多。华附之所以校园棋类活动如此兴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学生在进校之前就学过棋,进校后他们主动提出组织棋类比赛。“三棋在华师附中并不是从零开始发展推广的,每年入学的学生当中都有一批爱好下棋的学生,所以其实棋文化在中国家庭中是源远流长的,有普遍的根基,棋文化已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吴颖民说。

  这些从小学棋的学生在智力上有一定的优势,下棋对他们的学业是有帮助的。吴颖民的感受是,学生从小学棋,学得越早,对智力发展就越有帮助,在华附的学生中,下棋厉害的都来自奥数班。在谈到是因为孩子智力高所以比较容易真正学会棋类并达到一定水平,还是通过学棋才提高了学业成绩这一问题,吴颖民说:“我认为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棋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兴趣,有利于他们专注和静下来想事情,分析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棋局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棋有益智力,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看到未来而非眼前。围棋、象棋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应从文化的高度去看待此事,习主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他本人就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也需要积极促进三棋进校园。”

  三棋已成华附选修课

  作为必修课不太现实

  吴颖民对“三棋进校园”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三棋可作为选修课,可以有学分。华附算是广州“三棋进校园”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好的学校,同学们现在普及三棋的方式主要是成立三棋的俱乐部和开设讲座,这可以看做是“三棋入课堂”。现在,三棋是华附的选修课,此外华附每年都有大型象棋比赛,有班和级的选拔赛,分男、女子组,共有几百人参加。比赛的优胜者虽然没有奖金,但是学校会给他们赠送棋具和书籍。

  在谈到三棋是否有必要成为必修课程时,吴颖民认为这不太现实,从学生减负和精选内容来说,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三棋成为必修课,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可选择的益智、益德、益体的体育项目,三棋是值得推广的选修项目。不过,现时三棋的处境比较尴尬,由于与考试无关,不少学校推广力度不大。虽然琴棋书画古称“四艺”,但三棋现在却不能像音乐、美术那样成为必修课,吴颖民认为有其客观的原因,棋归类为体育,但棋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多为体力运动,是一种脑力运动,在课程归类上还很难对其下定义。

  吴颖民表示,华附将三棋作为选修课可以作为“三棋入校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社会的力量包括媒体和社会组织可以成为很好的推广力量,通过舆论来宣传棋类在学校的普及推广。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吴颖民对“三棋入校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要有一套普及性且通过审定的教材,并且得到政府的认定;第二,培训一批专门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推进三棋进校园这件事。”

  从“三棋进校园”看教育

  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矛盾

  吴颖民对“三棋进校园”在广州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他认为,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这是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反思现在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最大问题是“供需矛盾”,优质的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好学位难求,家长压力较大,矛盾长期存在。广州应反思“小升初”择校热,现在的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小朋友掌握各项技能,为入名校做准备,但是现在的名校大多数是挂牌在其他地方,校区分开,师资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吴颖民说,他多年来一直呼吁要通过教师在县区这一级的各个不同师资条件的学校进行轮换,逐渐拉平各校的教学水平,这样就可以解决择校问题。据他透露,目前已看到希望,将来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使得区内各间学校的水平逐渐趋近,实际上这也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人物档案

  吴颖民,1950年生,广东惠来人。197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978年11月起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984年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起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2001年起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附中校长。2003年1月起兼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广东省第九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施绍宗 辑)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