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揭幕战“肉搏”味道浓 执法尺度鼓励身体对抗

2014年11月02日 10:0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晚,CBA在北京与广东之间贴身地“肉搏战”中拉开帷幕,最终北京103:89完胜。客观地说,昨晚的揭幕战激烈有余,精彩不足。不过,从裁判的临场执法尺度来看,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赛季,裁判鼓励用身体对抗。 扬子晚报记者 刁勇

  鼓励对抗

  揭幕战裁判传递强烈信号

  CBA揭幕战扬子晚报记者是在同曦主帅徐强的房间看的,老徐对今年CBA揭幕战尤其关注,用他的话说:“揭幕战一般都是定调子的,我需要看一看这个赛季裁判的执法尺度是怎样的。”“两个队的对抗太强了,你看但凡用身体对抗的,裁判都不吹,明显是鼓励身体接触的节奏,而我的队员打球都太老实,很多小孩不太会用身体,我怕要吃亏啊。”老徐说。

  确实,昨晚京粤大战三位执法裁判对队员篮下身体对抗基本不响哨,下半场阿联篮下连抗莫里斯和朱彦西,按照以往经验,早该吹北京队防守犯规了,可当值主裁却连连摆手,示意没有下手,急得广东主帅杜锋直跳脚。不过,虽然裁判鼓励身体对抗,却对下脚、不服从裁判等行为判罚极为严格。名将王仕鹏是个典型的例子,上半时一次对裁判判罚不满,当即就被判罚技术犯规,下半场一个下脚的动作,被裁判直接技术犯规罚下。“今年裁判执法路子是对的,鼓励对抗可以让比赛更激烈精彩,对队员不理智行为杀无赦,有利于维护裁判权威,揭幕战,裁判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一起看球的同曦总经理胡卫权说。

  独家揭秘

  尺度或为“姚总管”制定

  从揭幕战裁判的执法尺度来看,很明显在向NBA靠拢,而据一位圈内裁判透露,裁判新赛季执法尺度的变化,主要是听从了上海老板姚明的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姚老板现在的身份还是篮协裁判管理委员会的总管,他的建议,裁判们当然要执行。

  记者了解到,中国篮协已成立由5人组成的裁判管理委员会,简称裁管会。这5人分别是北京首钢俱乐部副总经理袁超、上海队投资人姚明、东莞新世纪投资人梁志斌、辽宁队总经理严晓明、八一队总经理徐积为。

  从5位成员的身份就可以看出,裁管会的成立将CBA的裁判管理权从篮管中心转移到俱乐部高层。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认为,这可以说是中国职业篮球历史上真正的“革命性改革”,以前裁判像是球队老板的上级,现在裁判是他们雇用的工作人员。实际操作中,裁管会将下设裁判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圈定各场比赛的裁判,报由“裁管会”确认。此外,“裁管会”内部之间的相互制约,也将极大地限制个别人为自家俱乐部谋利。而新赛季,裁判执法尺度的变化,也印证了裁管会已经正式介入了裁判工作。

  积极信号

  期待改革魄力再大一些

  除了成立裁管会,改变裁判执法尺度之外,新赛季CBA还推出许多新规则,比如“录像回放”“前场篮板二次进攻改为回至14秒”“第四节单外援”等等,CBA20年来,这应该是规则变化最多的一个赛季。不过,规则改革方面篮协还是有些战战兢兢,比如在使用“录像回放”时便提出诸多限制,让人觉得篮协既想营造更公开公平的环境,又担心裁判权威受到影响。

  “录像回放”机制的引入,显然是为了减少因判罚而引起的争议。规则规定每场比赛主教练有一次挑战回放的机会,如果挑战失败将减少一次暂停机会,如果没有暂停机会,教练将会被判罚一次技术犯规。这样的规定不仅听起来非常复杂,实际操作上也有众多弊端。新规的另一个短视表现在于“第四节单外援”。篮协希望限制外援的作用,增加中国球员的上场机会。在中国,CBA完完全全单立门户不考虑国家队的状况是不现实的问题,所以说篮协的初衷是合理的也是好的,但制定这项规则犯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毛病。

  限制外援后,中国球员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这对于本就缺乏竞争意识的中国球员显然并不是一件好事。再者,中国男篮仅凭限制外援的出场时间,而不是刻苦训练,在国际比赛就能击败众多国际好手?因此,比赛规则的改变既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地做出,又要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气魄。否则,很多规则的改变,只能是昙花一现,为球迷增加一点谈资罢了。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