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赛场连续涌现全武行 嫩哨与昏哨仍是导火索

2014年12月25日 14:33 来源:今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篮坛近来戾气甚重,CBA连续涌现全武行,从佛山队总经理疑似殴打工作人员到津川之战出现大规模暴力冲突,男篮比赛可谓越打越凶;可如今连一向安静的女篮赛场也不省心,接连发生的女篮全武行颇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意味……这一切,还真是应了今年联赛的那句口号——放开打!

  嫩哨昏哨乃导火索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CBA乃至WCBA的赛程内接连出现数起争议,从普通的投掷杂物,逐渐升级到罢赛,直到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出现的全武行。在这一箩筐的乱象背后,球迷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除了表面上需要谴责这些乱象肇事人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事件背后的问题:无论如何,作为比赛场上的执法者,中国篮坛的这些裁判是所有事件的现场见证人,而这些频发的乱象,导火索是不是由这些嫩哨或者昏哨引发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中国篮协于23日紧急发布的一份关于裁判的通知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值得解读,中国篮协明确提出了对男女篮联赛裁判员的要求,包括加强规则和规程的学习和临场把控,提高抗干扰和抗压能力等——这份通知实际上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篮协对于裁判执法能力的不满。

  纵观本赛季篮坛的诸多乱象,实际上都与当值裁判的判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本赛季CBA极具争议的京佛大战中,当值裁判李平在终场前的一系列错判、漏判引发佛山俱乐部的强烈不满,也为他招来停赛15轮的罚单,这起事件,也成为CBA有史以来首位由联赛投资人处罚裁判的事件。当然,类似这样由裁判引发的事件还有很多,随着联赛的深入,裁判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罢赛和群殴事件屡有发生,裁判面对的质疑声也达到了顶峰。

  球队发飙实有苦衷

  如果说比赛当值裁判对于比赛的控制不力是导致篮坛乱象发生的导火索,那么作为冲突事件的当事人——各家俱乐部,肯定也负有一定的责任。比如某些俱乐部的教练针对争议判罚辱骂裁判甚至大闹赛场,都给CBA造成了负面影响。但究其原因,在这些俱乐部大闹赛场或是发生全武行的背后,其实各家俱乐部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我们每年投资几千万,但有可能因为裁判一次误判而导致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这其中对俱乐部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有谁来弥补?”当初“京佛之战风波”发生后,佛山队的总经理刘宏疆也陈述了自己发飙的苦衷。

  实际上,刘宏疆的诉苦也代表了CBA其余19家俱乐部投资人的心声。目前中国篮球联赛的一个现状是,各家俱乐部每年投入上千万参加联赛,然而由于裁判员的几次错判、漏判,参赛球队就有可能由胜利一方变成失利一方。对于裁判员的处罚,目前最严重的不过是15轮停赛,但与俱乐部动辄几千万的损失相比,这样的处罚显然有些“不值一提”。像往年CBA中有不少受到停赛处罚的裁判,在停赛结束之后,重回赛场往往又是“兴风作浪”。个中原因,多少与对他们的处罚力度过轻有关。可对于俱乐部来说,即便篮协或是相关部门对裁判进行了处罚,他们的损失却依然无法弥补。

  篮协管理难辞其咎

  中国篮协对于中国各级篮球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于目前联赛频发的暴力行为以及其他闹剧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赛季篮球联赛开赛以来,发生多起违背体育道德、不服从判罚的事件,事发频率越来越高。中国篮协罚单开得越来越利索,但是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这一轮有球队向联赛秩序挑战,虽然受到处罚,但下一轮又有别的球队换用另一种方式来试法,中国篮协只好忙不迭地开罚单。凡是一味“模式化”只能按照规定行事,但有些行为或许事出有因,篮协不问青红皂白,一味摆起官腔非要“公事公办”,看起来篮协希望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最后往往哪一方都不能满意,这说明篮协在联赛的组织和俱乐部管理、教育上,存在着大面积、长时期积留的问题,这也让中国篮坛就像一摊遍布淤泥的浑水。

  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转眼间已经过去20年,今年的种种风波并非“偶发事件”,而是每年都会发生的“惯性事件”。这说明,如今的问题,早已过了治标,而应该从治本入手。作为中国篮坛的决策者,篮协与其在罚单上“大做文章”,甚至有时候“胡乱”用重典,倒不如踏踏实实搞好顶层设计,向NBA学习,制定一套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处罚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破现有的种种弊端,才有望真正打造外界期望的高水平篮球联赛。

  上图 刚刚结束的第23轮比赛中,浙江广厦队主帅李春江(左)也对裁判表示不满。 CFP供图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