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田协将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 放"马"势不可挡

2015年01月07日 11: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过去的一年,国内的马拉松热潮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把很多原本不爱运动的人卷进了跑步圈,还让那些一直在国内参赛的跑友,跑到了国外。每个人身边,似乎都有一个参加马拉松,或者正准备参加马拉松的朋友。

  上周末,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一条取消赛事审批的消息,似乎将给滚烫的马拉松热潮再添一把火!这把火,该怎么烧?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国内资深马拉松赛事执行者和参与者,他们都认为,应该科学地烧。

  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上周末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透露,中国田径协会将于今年起变革管理模式,取消赛事审批,放宽赛事准入条件,简化准入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同时调整赛事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努力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点赞,放开是趋势“有利于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进来”

  昨天,网上在热转最新版的2015国内马拉松赛程,全年一共56场赛事,比去年的51场又多了5场。最近五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数量,飙升了近三倍。从2011年的22场,到2013年的39场,再到今年的56场。跑友们的赛历,已经是周周爆满都排不过来。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马拉松的参赛人群达90万人次,其中参与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的超过26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中国马拉松年会上公布的每一个数据,都显示出马拉松在国内红得发紫,如今,取消审批,无疑是锦上添花,或者说,火上浇油。

  “其实,从现在的现状来说,开放的确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赛事,报名要靠摇号、名额紧俏,人员爆满,这些现象都说明,马拉松在国内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取消审批,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鼓励更多的社会、商业力量进入这个市场,也可以继续推动全民健身。”上周六,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刚刚参加完厦门马拉松,他完成了一个全程,既是跑马爱好者,又是资深体育人,双重的身份,让他对于这次取消审批政策的出台更加关心。

  厦门马拉松品牌管理者张思杰,是国内让马拉松进入市场化的“第一人”,在他眼里,这次的改革,是不折不扣的好事:“放开是好事,能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满足现阶段中国人对马拉松的需求,有利于民众日常跑步健身习惯的培养从而推动体育大国的建设。”

  忧虑,不止一点点“取消审批不等于放开手不管了”

  一大波点赞声后,率先冷静下来的业内人士也承认,取消国内马拉松赛事审批,有隐患,也有风险。“从主办方来说,如果没有了中国田协的审批,要想落实安保、医疗等配套服务,其实更有难度。”张庆分析,以前如果是中国田协首肯的赛事,地方政府和各个下属部门会积极配合,如果没有了政府的支持,在配套的交通管制、安保、医疗上,会增加难度。“马拉松本来就不是人人都能办的赛事,它需要丰富的办赛经验、需要有预案能力,需要落实和保障大量的人员、物资。这就需要在落实主办方资质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更加谨慎,更加慎重。”

  取消审批,简化程序,并不等于放开手不管了,而是需要主管部门改变角色,“以更专业、谨慎的态度来甄别参与者,更好地推动这项运动。”张思杰的看法和张庆不谋而合,他认为,主管部门不能不管,而是要辅导:“特别是在专业性上,比如健康运动常识普及,医疗救护,办赛专业知识上等,以及赛事的统筹服务上。马拉松赛事不是一个单独的比赛,背后还包含城市名片等人文因素,这同样需要主管部门的介入和辅导。”

  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内应该提升赛事举办的质量”

  很多人感觉马拉松过热,而在资深马拉松人眼里,国内的热潮和国外相比,那就是涓涓细流遇上惊涛骇浪。昨天,对比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程出炉,国外的2015热门赛事也被网友筛选出来——563场,这是国内的十倍。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全年的赛事也都能达到这个数,每天都有比赛,这不算什么新闻,真正的“马拉松王国”美国,2013年就有1100场马拉松。

  “除了看数量以外,国内应该提升的是赛事举办的质量,就算是北马、厦马这样的金标赛事,也依然有瑕疵和问题,所以说,从国外的经验来说,最好的借鉴意义是,让更多有能力的专业赛事公司进入到市场竞争中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筛选和提升。”在张庆看来,除了主办方需要提升办赛质量外,国内的跑友也需提升自身素质:“比如说参赛资料上应更诚实,可以采取全国联网,获得真实有效的报名信息。”

  “国外的另一个有益经验是,让协会发挥更大作用,这样,主管部门、协会、赛事执行者可以各归其位,主管部门和协会起到辅导、推动的职责,真正负责做好赛事的,是专业执行者。”华西都市报记者陈甘露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