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花滑世锦赛堪称冰上盛宴 节俭办赛助申奥

2015年03月30日 15:4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旋转、跳跃,洁白冰面留下最后一道美丽划痕。昨晚,在《何日重见》的悠扬乐曲声中,2015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结束了最后一天的答谢表演。

  花样滑冰被称为“运动皇冠上的明珠”。5天的世锦赛,将这颗明珠深深地镶嵌在上海的“海上王冠”之上。“我会为上海打出高分。”国际滑联主席奥塔维奥·辛匡塔一再重复着对这座城市的感谢。花样滑冰所闪耀的体育光芒激起了中国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冬季运动的办赛能力。

  观众素质获称赞

  31组选手全部滑上冰面,一一谢幕。举起自拍杆,男单选手戈米沙召集大家在赛场中央,玩开了自拍。展开最美笑容,以掌声作为背景,选手们想把这段最美的上海记忆凝固在这一瞬间。

  上海观众的热情,是选手们此番最温暖的感受。

  这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花滑世锦赛首次在中国举行。赛前,国际滑联曾担心花滑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不够,但4天里几乎场场爆满,让国际滑联官员颇感“意外”,也让国际滑联主席辛匡塔很受感动:“虽然这是花滑世锦赛第一次来到这里,但花滑运动在这里的受欢迎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给国际滑联官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海冰迷们表现出来的专业和礼貌。上海过去几年举办花样滑冰赛事的经历培育出了一批忠实的冰迷。熟悉大多数的运动员,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鼓掌,什么时候欢呼,什么时候走动,什么时候挥舞国旗,什么时候用毛绒玩具表示支持。

  观众林先生从小就喜欢滑冰,这次花滑世锦赛在上海举办,他一场不落买下了全程的票。“第一次在家门口办花样滑冰世锦赛,不能错过机会!”花滑世锦赛去年11月启动票务销售工作起,门票销售火爆。其中海外门票销售额占25%左右,处于最佳观赛位子的S级、A级门票一票难求。

  上海市体育局局长、赛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永平透露,无论是早场还是晚场,这次世锦赛上座率场均达85%以上,个别场次更是一票难求。

  节俭办赛助申奥

  几乎与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视察同步,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上海花滑世锦赛的举办成为助力北京申冬奥的一大砝码。花滑世锦赛的成功更像是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加分展示。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冬季运动在中国深厚的群众基础,更证明了中国早已具备了举办大型冬季赛事的能力与决心。

  与北京申冬奥的理念相同,本次花滑世锦赛从申办、筹备到办赛的整个过程,都秉持“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

  最“精明”的一笔账是场馆建设费,和北京申冬奥报告中如出一辙,利用现有场馆资源,世锦赛落户上海。“把冰化了就能打篮球,搭起泳池就能游泳”——东方体育中心的“海上王冠”是一座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这里还曾举办过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以及2012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场馆的重复利用没有影响比赛质量。对于场地,受访选手都赞不绝口,获得女单亚军的日本选手宫原知子评价:“场地光滑容易跳跃,感觉很好。”俄罗斯小将拉迪奥诺娃更坦言这是自己“滑过的最好的冰场。”

  周到细致的志愿者服务、完善体贴的后勤保障、迅速及时的媒体信息……上海世锦赛的点点滴滴都给各国参赛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无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官员,或是国际滑联的工作人员,都对我们的赛事组织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从这一点看,我们通过这届赛事的举办,展示了中国申办冬奥会的扎实基础。”对于本届花滑世锦赛,上海市体育局局长、赛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永平这样总结。

  队列滑明年落沪

  在国际滑联主席辛匡塔的眼中,中国上海,是他在全球推广滑冰运动的重要一站。 “就气候条件而言,上海并不具备冰上运动的基础,却依然能出色地完成办赛任务。这证明了冬季项目不仅能在哈尔滨这样的城市生存,也适合在整个中国广泛推广。”

  作为世界冬季运动版图上的重要组成,花滑世锦赛如今在上海所取得的成功,其意义绝非只是办好一届高规格的比赛那么简单,除成为继日本、韩国后冬季运动在亚洲的另一片沃土外,按照辛匡塔的计划,中国还将承担起更重要的历史使命,“过去,冰雪项目的重心更偏向欧美,我希望能借助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依托赛事孕育市场,冰上顶级赛事的相继到来,也点燃了上海普通市民的滑冰热情。黄永平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北冰南展”计划在上海的推进,上海的冰上运动基础也在飞速推进。目前,在上海这座难见自然冰、雪的南方都市,已经拥有两片常年冻冰的标准室内冰场——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和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两片可根据需要冻冰的标准室内冰场——东方体育中心“海上王冠”体育馆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以及7片常年冻冰的非标准室内商业冰场。上海5家社会化冰上俱乐部,吸引了近百名优秀退役运动员来沪。上海目前有冰上运动注册选手500余人。特别是冰壶项目,上海的注册人数已在全国位居第一位。

  筑巢引凤,庞大的市场也吸引着未来更多顶级赛事的青睐。黄永平透露,国际滑联已确认将于明年4月在上海举办花滑队列滑的顶级赛事。作为国际滑联主推入奥的新项目,把这一创新赛事放在上海,足见国际滑联对上海的认可和信任。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海的高端赛事越来越多,冰迷基础越来越深厚,上海的观众在家门口观看冰壶、冰球等更多的冰上盛宴,将不是梦想。

  本报记者 厉苒苒

【编辑:岳川】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