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别了,博扎

2015年05月03日 21: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苏州5月3日电 题:别了,博扎

  中新社记者 王曦

  在同行眼中,61岁的吉纳罗·博扎是个“球痴”。

  不过,这个采访乒乓球长达26年的老记者马上就将提前退休了。“老板给我的理由是,你不是个好记者。”他说。

  也难怪,供职于欧洲最大体育报纸《米兰体育报》的博扎,在27年的职业生涯里,因过于痴迷欧洲人并不太热衷的乒乓球,尤其是中国乒乓,再加上意大利人典型的口无遮拦性格,在老板的眼中就是活脱脱一个“刺儿头”。

  这个外形颇似“憨豆”的记者,从1989年以来,没有缺席过一次世乒赛,而且全都自掏腰包,用的还是自己的年假。“嘿你知道吗,我来过中国57次,但只有3次是公费,而且跟乒乓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估算了一下,按这个意大利老头的开销,这些年他至少花出去120万人民币,如果再算上其他国家举办的乒乓球赛事,那他的花费可就超过了200万元。

  老博扎告诉记者,2008年是他首次报道奥运会,“要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通’,估计报社也不会批准。”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他又是费尽口舌,才终于换来了一个采访名额。

  但令博扎遗憾的是,两届奥运会,他主要负责游泳、跳水、田径、足球,基本没有机会采访乒乓球。“2008年我只写了一条乒乓球稿件,前后也就100多个单词,因为报纸不给版面。”而在2012年,博扎写的《意大利乒乓球裁判“破坏”女单决赛》,干脆被直接“毙”掉。

  说到这儿,博扎忿忿不平地说:“老板会把他心中前二十位的记者派到奥运会,他觉得我不是一个好记者,”

  然而,博扎的“厄运”还没结束。不久前,报社老板要求他提前4年退休,把位置留给新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这个意大利老头最终还是签了字。还有半年,他就将离开这个又爱又恨的地方。

  回顾过往,除了14届世乒赛、2届世界杯、40余次国际公开赛,18次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外,博扎还采访了1996年以来全部中国乒乓球锦标赛,这个纪录恐怕就连中国记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两年前的全运会上,记者就曾见过博扎,这张混迹于一群黄皮肤之间的洋面孔显得分外醒目,当时他的名片上印有“全世界最好的记者”,尽管最好的标准难以界定,但他无疑是“世界最资深的乒乓球记者”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博扎对于乒乓球的理解可谓深厚,过去20年间他预测世乒赛男女单打冠军的准确率超过80%。

  博扎告诉记者,1988年刚到《米兰体育报》没有几个月,他就要求休年假去看多特蒙德世乒赛。“他们全都笑话我,因为乒乓球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随后的10天年假,博扎花了约合1.4万元人民币,也把乒乓球比赛一次性看过了瘾。

  只是重新回到报社时,他被边缘化了。此后的20余年,博扎每每要面对同事们不时的冷嘲热讽,但他未曾改变自己的初衷。

  博扎回忆说,2003年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决赛后,张怡宁把冠军奖杯送给了他。之后,张怡宁还送给他一枚全国锦标赛金牌。“这都是我的宝贝。”博扎说,这是20多年以来他最温暖的记忆之一。

  据博扎描述,他的家门口有两座一人多高的兵马俑,客厅挂着绘有杨贵妃的画作,房间内也满是来自中国的饰品,书架上更是摆满中国乒乓球选手的比赛录像带,全部由他拍摄。

  “我喜欢中国,中国人,还有中国的一切。”博扎说。(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