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教练直戳校园足球软肋 "金字塔"塔基是难题

2015年07月13日 09: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7月11日,中国足坛名人徐根宝和中国足球的老朋友、德国足球教练施拉普纳同时出现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他们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同台讨论中国校园足球面临的困境和今后的出路。

  在这个教育部官员与足球教练共商足球“金字塔”搭建问题的平台上,徐根宝和施拉普纳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足球“金字塔”的基础不扎实,青少年足球组织不健全、氛围不浓厚,青少年足球的不景气,直接影响了向顶端输送足球优秀人才。

  2015年1月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教育部应当履行好校园足球总管责任”。据悉,教育部此次在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上专门开辟“高峰论坛”,就是为了寻求更接地气的“顶层设计”智囊。

  家长普遍担心踢球影响孩子成绩

  “现在中超水平不高,就是因为踢球的人少,基础部分输送的人才少。”徐根宝说,创办“根宝足球基地”,就是他在听取了施拉普纳建议后的一个决定,“他告诉我,德国很多优秀教练都会建立一个足球学校,专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据他透露,他2000年创办的足球基地,至今已经输送5名国脚。

  施拉普纳说,德国的足球金字塔“塔基”从乡镇开始,即使最小的县和乡镇也设有足球协会;金字塔中间部分是成人、21岁以下和19岁以下等各年龄层的国家队;最顶尖的,是比重为0.2%的专业足球运动员。

  但他说,尽管塔尖部分人很少,但塔尖以下的人全都是“有组织的”足球爱好者。他认为,中国足球几乎等同于“没有基座”。

  在德国,下至5岁儿童,上至70岁老人,均有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机会。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接受的训练各不相同,比如5~7岁的孩子将更注重协调性和视觉方面的培养,每周训练两次,年纪稍大的孩子训练更频繁。

  每周,德国都有面向各年龄段人群的足球比赛,“德国860万足球协会成员中,至少有360万人每天都能踢一场比赛。”

  德国人的家庭聚会,话题也是足球。“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每个人都是足球的爱好者”,但在中国,施拉普纳发现,足球文化完全没有“植根”到中国家庭,“家长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踢球影响了考试成绩。”

  根据徐根宝的研究,德国也曾有过“足球不行”的时候,但当时德国足协成立了很多足球基地,从全国选拔优秀的运动员,“这次世界杯拿冠军的人,很多都是那时候基地培养的运动员。”

  足球教师是开展校园足球的保障

  校园足球发展所需的硬软件条件中,“足球教师”是一项“硬保障”。施拉普纳认为,一名合格的足球教师,要能够适应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教师的工作除了足球训练外,还要担任“父母的角色”,成为青少年的谈话对象,在各方面为其提供帮助。

  在德国,足球协会有很多无偿带领青少年训练的“荣誉教练”。但在中国,这样的教练极为欠缺。施拉普纳认为,中国校园的足球教练,就应当由体育教师担任。此前在北京体校访问时,他发现,北京的体校已开始尝试将体育老师“转训”为足球教练。

  据悉,教育部也在筹备类似的足球教学人才培养。今年暑假,教育部将开展规模为5400人的“国家级校园足球教师培训”。

  据王登峰介绍,给教师讲课的团队由国内最高水平的足球专家和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理论专家组成,还会从国外聘请高水平的教练、讲师,指导校园足球发展,“过去更多的是培训带球队训练、参赛的教练员,现在把重心放在教师方面。”

  校园足球的教材也在制定中。据王登峰透露,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已于2014年底开始编写,目前已向一线体育教师和国外青少年足球培训专家征求意见,正处于修订阶段,“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主要用来指导学校足球课怎么上。”

  体育课不应什么项目都教

  “当中国把足球提升为一个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项目时,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是足球?其实,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也面临这个问题。”王登峰认为,发展校园足球不仅是为了最终0.2%的高水平运动员奠定根基,也希望借此实现体育在教育中的两大目标。一是进一步凸显体育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王登峰介绍说,由于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体质”和“运动技能”的作用较小,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未受到足够重视,导致中国青少年体质下滑。

  “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性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那么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王登峰认为,校园足球是弥补这一教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实现体育教育的改革。王登峰说,中国的体育教育不是“不教体育项目”,而是“什么都教”。一个学期的体育课中常常要教授多个体育项目,其结果就是学生难以在体育课上完全掌握运动技能。

  建设校园足球特色校,能为体育课改革做“试点”。在这方面取得经验后,还可以拓展至篮球、排球等其他项目中,“这样,体育课既教会了孩子基本技能,又让他们学会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而在施拉普纳眼中,足球远不止是一项体育运动。

  他为中国许多父母因为担心影响学习而不让孩子踢球感到焦虑,“踢足球也是一个学习团队合作、锻炼社会能力的过程。比如如何实施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学习如何帮助别人,这是很多独生子女都需要学习的。”

  本报上海7月12日电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