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葡萄酒如何过冬迎新春

2014年12月25日 09:5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国产葡萄酒正处在冬季。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葡萄酒行业自2010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继而在2013年出现全行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双指标下降的情况。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这样,进口葡萄酒将加速侵蚀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届时,两者的市场份额比将达到惊人的4:6。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在所有酒类产品中,葡萄酒面临的问题要严峻得多。葡萄酒的冬天可能会更加寒冷!

  近年来,餐饮消费环境的改变以及相关国家进口葡萄酒关税下降的冲击是影响因素,但这都不是主要的。王祖明认为,内部原因是造成国产葡萄酒今天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包括规划、产品、定价、市场等几个方面。首先,国产葡萄酒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基本只注重产业规模。尤其是企业的基地建设绝大部分仍是粗放式的。其次,产品缺乏个性,盲目定位高价,由于性价比不合理,以致失去不少消费者,甚至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而且,种植的酿酒葡萄没有表现出区域的个性和特点。再者,市场推广不能采取品牌、概念、渠道通吃的模式,期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故意把葡萄酒神秘化、神圣化,结果是某些人得到了短期的好处,最终是加大了葡萄酒与消费者的距离,甚至损害产品或产业的利益。

  “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局面是行业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转型发展的。”王祖明认为,我们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葡萄酒回归到本来的面目,要细分市场,培育有个性的产品,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建立“金字塔”型的产品结构,市场的“蛋糕”才能真正做大。特别对于葡萄酒产品来说,靠“忽悠”式推广的日子将渐行渐远。

  国产葡萄酒如何破冬迎春?在国产葡萄酒转型过程中,电商新兴渠道是个新机遇。数据显示,天猫、京东的葡萄酒增长速度都有50%以上,速度非常快。酒仙网、也买酒等专业网站也在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葡萄酒价格不透明、品牌认知度低、线下分销体系不健全,促进了线上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网络核心人群中63%为85后年轻人,这些人正是最有价值的葡萄酒潜在受众。因此,国产葡萄酒在这一轮转型调整中,需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平台。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的理性促使大众更关心产品的品质,并舍得为高品质的葡萄酒付出相应的代价。目前,大众普遍消费的葡萄酒一般零售价在300元以内。因此,葡萄酒产品结构也要随着消费的升级而及时调整。

  当然,国产葡萄酒的春天其实已经离我们不远。数据显示,2014年前8月国产葡萄酒产量70.04万千升,同比增长0.17%,实现销售收入255.82亿元,同比增长5.04%。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

  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异军突起,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报告中,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总量排在全球第五位。可是,若论个人消费量,这个数字就没那么好看了。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仅为1.24升,约合1.65瓶。也就是说,人均还不到两瓶,而全球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3.38升,约合4.5瓶。最高的法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42.7升,约合57瓶。

  如此看来,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的一份报告预计,从2012年至2016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40%。另有权威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将从现在的1000万人达到2100万人。葡萄酒的适用场合越来越广,而葡萄酒的健康属性也比较适合家庭聚会,家庭消费可能会是未来葡萄酒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葡萄酒消费人群中,中青年人是葡萄酒的主要饮用者。从消费者喜好看,约50%的人喜欢淡口味的葡萄酒,约30%的人喜欢微甜口味的葡萄酒,另有20%的偏爱浓郁的葡萄酒。

  随着进口和国产葡萄酒产品和文化的相互竞争,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也呈现两极化发展的态势。其中,一部分人表现出对进口葡萄酒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取向,另一部分则为大众化平民消费,体现葡萄酒消费市场和理念走向成熟。目前,市场价格100元以内的葡萄酒占销量的70%,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市场的反映。

【编辑:刘旭辉】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