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鸡奖被指影响力不断下降 权威性受到质疑

2013年09月30日 15:5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中国电影金鸡奖又下“双黄蛋”了。而更讽刺的是,对此公众已经不再有讨论的兴趣。颁奖结束之后,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各个奖项是否实至名归,而是金鸡奖的种种惨淡与尴尬。

  “金鸡”啼鸣缘何不再响亮,是本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留给人们的最大话题。不少电影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鸡奖承载了中国电影的光荣记忆,但不该止步于记忆。如何在中国电影创作和市场的全新形势下重新确立自己的权威,是金鸡奖的当务之急。

    权威性受到质疑 影响力不断下降

  不仅公众,电影界自身对于金鸡奖也日益表现出漠然。关于本届金鸡奖,最大的新闻有两条:一是开幕当天出现了破天荒的零明星助阵场面,连电影节形象大使也没有;二是去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泰囧》缺席金鸡奖各项提名。对于后者,主办方表示,入围影片来自片方的自主报名,《泰囧》不在提名之列,是其自主选择的结果。这意味着,继姜文的《让子弹飞》放弃申报上一届金鸡奖评选之后,又一部国产票房冠军影片弃金鸡奖而去。

  金鸡奖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在不少电影学者看来,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其不再具有当初的权威性,以及由此丧失的对行业和产业的贡献度。“《百鸟朝凤》会因为金鸡奖开幕影片的待遇和导演吴天明获得评委会大奖而有好的市场收益吗?显然不会。”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这样向记者表示。而频下“双黄蛋”,也是权威性丧失后讨好各方的结果。

    辨识度不够明确 专业性有待提高

  要重新确立权威,必须改变。“中国电影的环境变了,但金鸡奖却没有变,以至于它已经完全跟不上电影市场和电影创作的现实发展。”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这样向记者分析。在金鸡奖诞生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摆在中国电影面前的是市场小、票房低、观看群体少,所谓大众文化,更多的是以群众文艺姿态出现的。对于当时的金鸡奖来说,电影的技术、技巧以及与大众的关系,都不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如今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急速扩大,观影人群大幅度增加,且新一代观众对于影像的知识和观念都和过去大不一样。在如此巨大的变革面前,金鸡奖要想以不变来应对,显然不大可能。

  在石川看来,眼下至关重要的是改变评奖机制。他列举了当前金鸡奖评选中一系列不尽如人意之处:首先是专业性不够,没有在评奖标准上体现出与华表奖的区别。理论上说,“金鸡”与“华表”各有定位,前者是专家奖,后者是政府奖。然而事实上,近几年来,金鸡奖越来越像第二个华表奖。“金鸡奖需要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既然是专家奖,就要在评奖上突出技术水平和市场贡献这些专业指标,有独特的品位和标准,同时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要轻易受其它因素所干扰。”石川这样建议。

  石川同时认为,尽管由影片自主报名参评是国际电影奖项的通行做法,但对于金鸡奖这样一个权威性已经受到质疑的奖项来说,恐怕就不能再坐等影片上门了;凡是获得公映资格的电影,都可以被纳入评奖范围。这样一来,评委的一线化、年轻化就势在必行。一线化是为了确保评委们对于电影市场现状的准确把握,年轻化则是考虑到评委的身体状况,毕竟看片审片是个体力活。“据我所知,现在金鸡奖的评委年纪普遍在六七十岁左右,完全不符合当今的评奖要求。”(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