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士谈中国电影:只有爱情类和喜剧类

2013年12月30日 14:53 来源:新商报 参与互动(0)

  冯小刚随随便便拍出来的《私人订制》都能卖出5亿元票房,这也说明了当下影视圈的现状:一方面影市正繁荣,大家都有机会成功;另一方面,市场对导演的要求更高了,投资你拍电影,就要求卖座。

  然而,市场大繁荣的背后,却是好导演和好编剧的集体缺位。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中国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共68人,其中近68%年龄超过44岁。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说:整个华语地区的导演,能够合作的可能也就五六十个。

  与此同时,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吴宇森、徐克,这些有影响力的导演作品产量逐渐在下降。曾经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年轻导演宁浩、陆川、李玉、徐静蕾等人,几部作品后,也不再那么活跃。近两年,倒是有徐峥、赵薇、薛晓路、非行、金依萌、郭敬明等新人冒头,但他们能否成为稳定的生产力,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最缺哪样人才?

  内地只有爱情和喜剧

  缺的是类型片工匠

  中国真的缺导演人才吗?有一位长期研究好莱坞电影的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在中国,能拍电影和在拍电影的人不少,真正缺的,是能赚钱,能拍类型片的“工匠”,这也正是投资人想要的那种人才。“现在中国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类型电影,但中国电影人的传统是拍文艺片,这种偏重个人表达的东西其实比类型电影要好拍,但往往不卖座,现在的观众也不喜欢看。”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票房过2000万元的约60部电影中,数量最多的是爱情片,其次是喜剧片,再就是动画片。另外,悬疑、犯罪类型、青春题材也较受欢迎。

  监制过《杜拉拉升职记》,拍过《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张一白感觉,“今年爱情类电影的票房要好过喜剧类。但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也只有这两种类型,我们的电影在丰富度上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警匪片,都是中国香港导演在拍。悬疑片,内地拍好的也只有非行的《全民目击》。”

  为何供血不足?

  投资人喜欢一窝蜂,没有培育新人的耐心

  对于影市人才荒一说,张一白并不认同。“国内的导演、编剧其实挺多的。只是有人火了,大家就一窝蜂来抢。其实一个电影项目,短则需要一年,长则需要两三年,有些导演是想静下来做一些东西的。但是当投资人一窝蜂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培育导演、没有培育市场的耐心。”

  亲手操盘过《画皮》和《全民目击》的肖凯对此也深有感触,“做《画皮》这个项目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它的票房能超过一个亿。”因为大家的思维是,冯小刚拍的《夜宴》才一亿多元,你一个不为人熟悉的题材和类型,凭什么能卖那么多?结果,在市场并不很热的2008年,《画皮》收下2.3亿元票房。

  类型片意味着它有一套相似的模式,商品属性更强,而导演的个人表达被大大削弱。现在,内地影视公司开始一窝蜂投拍类型片,并不意味着投资文艺片就是亏本的买卖。

  业内人士覃宏认为,一个好的故事和剧本是最能打动大明星的。而且,很多明星也愿意文艺,拍些有深度的电影。好莱坞也是一样。“但我曾经遇到一些文艺片导演,不愿意用大明星,说人家的表演僵化、固化,你凭什么说人家演得不好?说俗点,不要排斥明星演文艺片。”文/哈麦

  68位亿元俱乐部导演中,中国香港导演有34人。

  内地导演28人,中国台湾导演6人。

  这些导演中,拍过3部以上票房过亿元电影的有13人。

  拍过两部以上票房过亿元电影的有14人。

  另外41人只拍过一部票房过亿影片,属于“非稳定生产力”。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