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筷子兄弟”肖央:不能把创作搞成投机

2014年04月03日 14:54 来源:滨海时报 参与互动(0)

 

  5年前,一部名为《老男孩》的微电影在网络上悄然走红,没有任何的宣传和炒作,但它却引发全民共鸣。“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片中,肖央、王太利两人深情唱出的这首《老男孩》,更是打动了无数远在异乡打拼的青年。如今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即将上映,5年的时间“筷子兄弟”到底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大电影版《老男孩》又会给观众带来怎样不同的体验。近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筷子兄弟”成员肖央,听他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

  《滨海时报》:为什么在微电影之后又要拍摄大电影版《老男孩》?

  肖央:最初制作微电影的时候,只是抱着让观众看到的想法,没有那么高的奢求。后来,直到这个微电影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后,我才有了拍摄大电影的想法。毕竟,由于时长的限制,微电影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我想说的话,所以我觉得还需要一个渠道来与大家分享我的人生感悟。

  《滨海时报》:那么,为什么直到5年后,才付诸行动呢?

  肖央:其实,当微电影在互联网上创造过亿点击率后,就已经有各种投资找来,劝我和老王(王太利)趁热打铁。说实话,这些投资机会非常诱人。但我们觉得,不能把创作搞成投机,以我们当时的经验和能力,上马大电影既仓促,对观众也不负责任。这之后,我们又拍摄了两部微电影,主要还是锻炼自己。去年,我终于完成了大电影的剧本,老王的新歌也写完了。这时,我俩才觉得,这件事儿可以干了。

  《滨海时报》:5年的磨砺,相信你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吧?

  肖央:就以大电影版《老男孩》的创作过程来举例吧。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次非常大的选择和挫折。当时,创作走到了一个看似南辕北辙的处境。一个方向,是我喜欢的,但太灰色,审查也会有风险;另一个方向,皆大欢喜但又背离了我的初衷。但经历了一段心里斗争后,我明白电影和微电影不同,电影要承担票房与审查风险,大家高兴和自己痛快之间突然变成了矛盾。虽然后来我做出了妥协,但这个过程却让我对电影和人生的看法更加成熟了。

  《滨海时报》:说说大电影和微电影版的不同吧,想必一定加入了你5年来的心态变化。

  肖央:大电影版最大的特点是包含了更多类型片元素,黑帮、冒险、武打、喜剧……故事里的美国之行更像一次欲望之旅。而纽约无疑是欲望都市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我们选择纽约的原因之一。微电影,可以说是对我们青春的一次认真告别,那之后我不再像从前那样一想懂啊过去就觉得伤感了。对我来说,如何接纳并不如意的自己,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更不完美的现实生活,才是如今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这些思考,我也都融入了大电影之中。

  《滨海时报》:“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这是微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一句歌词。那么,你当初的愿望是什么,事到如今实现了吗?

  肖央:大电影版《老男孩》将是对这两句歌词的一个最好诠释,我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想想自己曾经的目标。至于我自己,我觉得我当初的愿望和今天的一样,那就是认真拍好每一部电影。2007年,我还在用DV拍摄《男艺妓回忆录》,那时的我不会想到事到如今,自己的大电影就要上映了。所以我觉得,最可怕的事儿不是有梦却实现不了,而是走着走着忘了当初的梦。我觉得,坚持梦想的人都是可敬的。

  《滨海时报》:都说《老男孩》开启了中国微电影的元年,那么你能分析一下如今中国微电影行业的现状吗?

  肖央:微电影蓬勃发展的趋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容辩驳的是,真正的精品还是少。微电影,从某种程度讲,它拉近了电影爱好者与电影之间的距离,让一个本来遥不可及的电影梦变得现实了,而且能直接得到观众反馈,甚至创造品牌,是年轻电影导演难得的练兵场。(记者 王淞 报道)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